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247篇
教育与普及   4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25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中国植被覆盖对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日最高、最低温度及温度极端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植被变化能够调节陆-气之间的物质、能量和动量交换,从而影响日最高、最  相似文献   
222.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强度及其碳汇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章程 《科学通报》2011,56(26):2174-2180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研究不仅关系到区域岩溶碳汇估算, 也关系到岩溶区陆地碳源/汇的准确评估. 利用标准溶蚀试片法研究了2 个典型岩溶动力系统内3 个岩溶泉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下溶蚀速率.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下溶蚀速率差异较明显, 耕地、灌丛、次生林、草地、原始林平均值分别为4.02, 7.0, 40.0, 20.0 和63.5 t km-2 a-1. 因此, 在进行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时, 除了考虑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外, 还必须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植被的正向演替对岩溶碳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原始林地土下岩溶作用碳汇量是次生林地的3 倍, 灌丛的9 倍, 也就是说, 从耕地或灌丛演化到次生林地, 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提高5.71~7.02 t km-2 a-1, 若演化到原始林地则达24.86~26.17 t km-2 a-1. 岩溶区地表森林系统的增汇过程发生的同时, 地下也同步发生着类似的增汇过程.  相似文献   
223.
224.
为了定量评估城市绿地吸收CO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果,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北京海淀公园绿地使用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CO2通量、总辐射、大气温度,并使用冠层分析仪测量叶面积指数,研究CO2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地CO2通量受植被生物活动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晴天天气状况下CO2通量日均值FCO2在4—10月为负值,绿地是CO2汇,在6—9月是CO2强吸收汇,FCO2约-0.100—-0.120mg/m2.s,而在11—3月FCO2为正值,绿地为CO2源,12—2月是CO2强排放源,FCO2约0.100mg/m2.s.绿地CO2通量受总辐射、LAI、大气温度的显著影响,净辐射的影响明显大于大气温度,净辐射越大、LAI越大、大气温度越高,绿地光合作用吸收CO2的能力越强.观测期间一年海淀公园绿地CO2的净吸收量约为615gCO2/m2.  相似文献   
225.
2005,2006年的9~11月,对上海沿江沿海的5个湿地区域内的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7目15科101种水鸟,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12种,IUCN受威胁鸟类10种;有6种水鸟的记录数量达到或超过了该物种在东亚地区种群估计数量的1%,4个区域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9~10月是上海地区南迁水鸟的高峰期,估计鹬类的南迁持续时间达到100 d左右;南迁期间雁鸭类物种数和总数量持续增加,但鹭类和鸥类却持续下降.崇明东滩堤内人工湿地已成为南迁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对崇明东滩堤外天然湿地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补充作用.南汇边滩已围垦区域作为南迁期间记录鹬类物种数和总数量最多的地区,只要能合理控制该区域的水位变化,有望成为本市鹬类南北迁徙过程中的重要停歇地.  相似文献   
226.
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群落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数量和菌群结构特征及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珠峰地区冰雪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厚壁菌门,CFB, 蓝细菌, 真核质体,待定门TM7共 9大类,以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其中Acinetobacter和 Leclercia属是整个菌群中的优势属。微生物的数量和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微生物的数量高于冬季;菌群结构具有一些共有属种的同时,在夏、冬季雪中具有各自特有的属种,共有属种推测是青藏高原局地源的微生物,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较多细菌属种与海洋环境相关,冬季细菌则具有更强的耐冷性。微生物明显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珠峰地区夏季和冬季不同水汽来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周斌  沈承德  孙彦敏  杨英  易惟熙 《科学通报》2006,51(10):1211-1217
通过测定灵台黄土剖面370 ka来黄土-古土壤样的元素碳含量, 结合相关孢粉资料及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讨论了该地区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植被的关系. 灵台剖面元素碳含量谷值和峰值出现时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征, 表明气候不稳定的过渡时期, 特别是湿润转向干旱的时期容易发生大火. 各层黄土-古土壤元素碳含量变化规律为: 冰期低、间冰期高, 反映区域(或全球)生物量变化. 元素碳含量在130 kaBP前后呈阶段性增加趋势, 表明植被类型、气候格局发生了变化, CO2浓度阶段性增加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元素碳含量总体上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 可能反映了干旱化趋势的加剧. 全新世元素碳含量出现最大峰值, 反映了距今约六千年的气候突变事件, 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火灾更为频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8.
选取了上海环城绿带中30个水体,以现场实测数据和解译的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综合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环城绿带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绿带水体历年以Ⅳ类—劣Ⅴ类为主,劣Ⅴ类水体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缓冲区内以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三者合计占比约84.37%;以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29.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已成为全球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国内外已开展一定的研究。文章以安徽某大型黑色金属矿山的酸水库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季节的表层水体样品,分析温度、pH值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结果表明,该酸水库内营养物质较为丰富,同一季节不同位点的水样理化特征基本相似,不同季节的水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季节表水中的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基本相似,相对丰度不同。气候条件对水质影响较为明显,温度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引起酸水库物理指标和氨氮、总磷、磷酸盐、无机磷、硫酸盐等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变化,而降雨、水分蒸发等作用引起的水位变化影响酸水库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表明酸水库水质逐渐改善,库内微生物对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0.
1978年以来广西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历年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5年广西耕地变化过程,耕地总量波动递减,人均耕地明显持续下降.耕地减少构成主要是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以及其它;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个别年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很大;水田面积逐年减少,旱地面积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两者在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上升态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有起伏.并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