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147篇
丛书文集   247篇
教育与普及   4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2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30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正【习作提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习作指导】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爱无处不在。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持。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  相似文献   
172.
利用1990—2020年福建省及各地市茶叶生产数据,运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模型(LMDI)、重心模型、灰色关联法等方法,实证分析福建省茶叶生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福建省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并初步形成了以南平市、宁德市和泉州市3个地级市为主产区,以三明市、龙岩市、漳州市和福州市为次要产区的模式;(2)种植面积增长是总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并贡献了总产量增长的261.33 kt,单产仅贡献了141.87 kt;(3)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经历了3个阶段,重心迁移方向为东北—西南—东北,迁移速度经历了慢—快—慢3个模式;(4)福建省茶叶总产量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茶叶种植面积、单产、农用机械总动力等关联度较高,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关联度较低,说明福建省茶叶种植已经更加注重绿色高效地生产.优化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水平等可促进福建省茶叶种植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3.
为研究不同初始张拉力下拉索索力及模态频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引入拉索热应力平衡状态,从理论上推导出考虑温差影响下的索力与正/反对称模态频率的方程,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该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索力受降温的影响比受升温的影响更显著,而频率受升温与降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初始张拉力;初始张拉力存在临界值,且当初始张拉力大于该临界值时,升/降温对索力及频率影响的差别会逐渐减小,但是,一阶正对称模态频率除外;一般来说,温差的绝对值越大,索力与频率的变化越明显;在一定的初始张拉力范围内,温差绝对值虽小,但一阶正对称模态频率对温度的变化可能更加敏感;高阶正对称模态频率与反对称模态频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4.
以恩施市2003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本文利用ENVI5.1将影像分成六大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同时,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动态度的数学模型和混淆矩阵的分析方法,研究恩施市2003—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5年,恩施市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高的为林地和耕地,二者总面积超过恩施市总面积的80%,林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用地类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剧烈的主要为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动态度K2分别达到28.43%、16.63%和7.74%;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方面,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转化,其次是草地、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5.
近年来随着海洋国土地位的提升,各国对沿海地区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引起海岸线的变迁,海岸线的变化将引起海岸带多种资源和生态过程的改变,因此海岸线的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位居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多样,随着山东省对海洋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必定会造成海岸线的变化,本文通过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分类对山东省海岸线的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得到5期山东省海岸线专题信息,并对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力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对山东省的海岸线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6.
177.
选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三江源地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与模糊聚类法开展大数据统计分析,探索自然因素对河流断面形状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流域面积是驱动河流断面形状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断面控制流域面积的增加,上游"窄-深"型河道渐变为下游"宽-浅"型河道;土壤孔隙高、粉粒含量大、断面位置坡度高、植被盖度低的地理环境更利于抛物线型河流断面的形成;断面形状拟合参数(a)、控制流域面积(S)与宽深比(RWD)的关系函数均为指数型函数(a=c1ed1s,RWD=c2ed2S).以上结论适用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资料缺乏的山区自然河道,可准确、高效、安全地获取河流断面形状,为河流水质评价、生态流量计算、河流健康保护、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等奠定坚实的方法和数据基础,助力我国生态文明重大方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8.
179.
时代已经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我们面临的医学问题主要有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计算机应用与信息传达,遗传学及相应研究与应用,卫生保健系统或体制的改革等。这都将为妇产科学发展及妇产科工作者拓展新的形势和提出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0.
风蚀坑是固定沙丘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半干旱沙质草原地区沙漠化的首要环节.因此,准确理解风蚀坑形态变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对区域荒漠化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不同部位上发育了多种形态的风蚀坑,对其形态和气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 2010~2021年,各类型风蚀坑长度、宽度和面积均持续增加,整体形态有向椭圆形或槽形发展的趋势;风蚀坑坑体的扩张方向与坑内蚀积格局具有高度一致性;气流在固定沙丘迎风坡坡脚几乎未发生偏转,而在沙丘中部和丘顶发生明显偏转,且偏转角度与区域风向相关;风蚀坑形态和区域气流方向共同决定了风蚀坑内部的气流分布模式.此外,本研究认为,固定沙丘地形对区域气流的再改造作用可能是导致风蚀坑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风蚀坑形态决定了坑内气流分布模式,而气流方向和风速变化影响着坑内蚀积格局,最终改变了风蚀坑形态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