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5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53篇 |
教育与普及 | 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现状及发展 | 4篇 |
综合类 | 18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正时齿轮室盖的结构设计中 ,增强刚度和降低重量是相互矛盾的。有限元模态分析技术作为先进的动态、优化设计方法 ,可使结构具有合理的质量分布。本文应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对ZH110 5柴油机齿轮室盖的模态特性进行了分析 ,运用I -De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齿轮室盖的三维几何实体模型 ,求得齿轮室盖的前四阶模态参数和振型。根据上述模态参数 ,提出了提高刚度、减少振动的结构修改方案 ,模态分析的比较结果表明 ,修改后的方案显著改善了结构的振动特性。实践证明 ,有限元模态分析法为设计阶段降低结构振动和噪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2.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solve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nevitable declining of energy resources. A review of Chinese fuel reserves and engine technology showed that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diesel dual fuel engine (DFE) was one of the best soluti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at present. In order to study and improve the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CNG/diesel DFE, an emission model for DFE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 was developed which was a black-box input-output training data model not require priori knowledge. The RBF centers and the connected weights could be selected auto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ining data in input-output space and the given approximating error.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accord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ver a larg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from low load to high load. The developed emissions model based on the RBF neural network could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predict and optimize the emissions performance of DFE. And the effect of the DFE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uch as rotation speed, load, pilot quantity and injection timing, were also predicted by means of this model. In resum6, an emission prediction model for CNG/diesel DFE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 was built for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the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n the CO, NOx emissions of DFE. The predicted results agreed quite well with the traditional emissions model,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had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although it still has some limitations, because of its high dependence on the quantity of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data. 相似文献
123.
陈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5):37-40
叙述了车用发动机实现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实现车用发动机稀薄燃烧的缸外喷射稀燃系统、直接喷射稀燃系统和均质混合气压燃系统,分析了各稀燃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车用发动机实现稀薄燃烧是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4.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燃烧与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柴油机燃用0号柴油和生物柴油的燃烧放热规律.通过对燃烧特征参数的计算分析,发现生物柴油的燃烧始点有所提前,滞燃期缩短;燃烧初期放热尖峰出现时刻对应的曲轴转角有所提前,瞬时放热率峰值下降;燃烧持续期延长.同时还比较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0号柴油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发现燃油消耗率增加12%,而各种排放污染物除NOx略有上升外,CO、HC和颗粒物PM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5.
直喷汽油机喷嘴积碳对喷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纹影法,在定容燃烧弹中对直喷汽油机喷油器进行喷雾特性试验,对比了未积碳喷油器、积碳喷油器和物理清洗过的积碳喷油器在不同喷射压力下的喷雾形态、喷雾锥角以及贯穿距离.结果表明:积碳后喷油器雾化质量较差,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明显小于未积碳喷油器的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提高喷射压力后这种差距有所缩小;积碳喷油器单束油束贯穿距离差别较大,积碳后喷油器流量显著降低,且随喷油压力的增加,积碳喷油器流量的变化更为显著;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喷油器各喷孔积碳程度不一致,经X射线能谱分析检测后发现,机油中的某些成分以及摩擦产生的金属碎屑对积碳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解船用柴油机排气阀材料4Cr9Si2的抗热腐蚀性能,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能谱对其腐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Cr9Si2在500~800℃的抗热腐蚀性能低于1Cr18Ni9,合金中足够的铬含量可以在腐蚀孕育期使合金表面形成致密连续的保护性氧化膜,从而改善合金的热腐蚀性能.镍可以在热腐蚀的加速扩展期起固定硫的作用,从而减缓、延迟了硫向合金基体内的扩散,提高合金的热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127.
文章主要介绍燃油中各种杂质粒子时高压油泵柱塞副的磨损及柴油机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措施,并对柴油滤清器的结构改进和正确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应用SCR后处理实现车用柴油机国IV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实现柴油机超低NOx排放最有效的后处理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一台电喷单体泵柴油机,通过燃烧优化使PM排放满足国IV排放要求。为降低原机较高的NOx排放,采用开环控制策略开发一套电控单元控制尿素溶液喷射,通过将32.5%的尿素溶液定量喷射到排气管,提供还原剂,与柴油机排气中的NOx发生选择性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实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由于选择催化还原方法的NOx转化效率高,通常采用开环控制即能实现国IV排放。本研究通过标定实验获得发动机的原机NOx排放、排气温度、排气流量、单位尿素溶液流量的NOx降低量等脉谱,并将其写入电控单元。通过这些脉谱和当前的发动机转速、负荷信号及催化器进出口的温度信号,电控单元可计算出当前工况需要的尿素喷射量。采用该方法,在稳态和瞬态循环工况,研究了SCR后处理的NOx转化效率、氨泄漏及尿素溶液消耗量特性。结果表明,稳态循环ESC、瞬态循环ETC中,NOx平均转化效率分别达到65.2%、65.3%,氨排放小于5ppm;可溶性有机成分(SOF),实验表明,PM减少主要是由于SOF在氧化单元中发生氧化反应;对ETC循环中尿素消耗量的分析表明,采用本研究开发的尿素溶液计量单元及配套本实验使用的发动机的柴油车,运行100km大约消耗32.5%尿素溶液2L。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研究柴油在O2/CO2环境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建立了以70%正庚烷+30%甲苯作为柴油表征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高浓度CO2对着火的阻燃作用,得到了着火延迟时间与温度、环境密度以及O2、CO2气体浓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正庚烷/甲苯机理的仿真计算和定容燃烧弹可视化试验,对不同CO2体积分数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和影响着火发生的重要基元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预测柴油在O2/CO2环境下的着火延迟时间,且在50%CO2环境下计算和实验的平均误差值为5.71%;CO2的热效应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同时当CO2体积分数大于60%时,CO2的第三体碰撞效应对着火发生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0.
运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手段,对一款缸内直喷汽油机快速起动工况中的二次喷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早的初次喷油会在活塞表面形成大量的油膜,导致燃油蒸发量过少,使得缸内混合气过稀,无法满足点火要求;第一次喷油越迟,滞留在排气门坑处的浓混合气越多,导致未燃碳氢排放增加,常温初次喷油时刻应设定在270°CA(曲轴转角)~240°CA BTDC(上止点前)范围内;相较于第一次喷油,在压缩过程中的第二次喷油对壁面油膜的影响较小,早于90°CA BTDC的喷油会导致液滴与缸套发生较多的碰撞;根据仿真结果,常温冷机起动的第二次喷油时刻应当设定在90°CA BTDC之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