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雅明是一位渗透着强烈现代精神的美学家和文艺学家,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充分论证了著名的“机械复制”理论,但并没有对这一理论所关涉到的韵味艺术和“机械复制”艺术进行直接地比较。本文从“机械复制”理论出发,将韵味艺术和“机械复制”艺术从中剥离出来,并对其中所蕴藏的隐形比较加以放大。文章最后将探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所蕴涵的比较对国内文艺现象的启发。  相似文献   
72.
从《玉篇》音系论证《切韵》音系的性质,《切韵》音是以金陵音为主、折衷金洛两地雅音而成的一个旨在审音的理论系统,是不能付诸交际的。因此不能以它作为中古隋唐音系的代表。所谓个音学,也只能是理论音韵学。  相似文献   
73.
隐逸文化发展到盛唐即臻于成熟。积极的入世倾向是这一时期隐逸风尚的鲜明特征。临近唐都长安的终南山正是周、汉以来的隐逸圣地。它景色秀美,位置优越,而且分布了大量的佛寺与道观。盛唐的文人士子们便把隐居终南当作进入京城、踏上仕途的最佳途径。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与这一时期昂扬的盛唐气象和唐代皇帝对隐士的特别优渥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4.
《切韵》成书久远,且原本又亡佚,这给考证《切韵》音系的性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若干年来,研究者由于各人占据的材料不完全相同,或者是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可谓众说纷纭。然概括之,可以分为“杂凑论”、“单一论”和“主从伦”三种意见,而每派中各家又有程度不同之差别。杂凑论和单一论恐难成立,比较切合实际的是主从论。文章对三派及其各家观点进行了全面述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5.
在灿烂辉煌的唐诗星空里,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在气象万千的中国诗歌长廊里,李白无疑是最精彩的一道风景;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学长河里,李白无疑是最强劲的一道波浪.李白,这位千年诗仙,挟带着盛唐的泱泱气象,饱含着中国的煌煌气魄,高扬着民族的赫赫气度,走过了宋元,走过了明清,一直走到了近代、现代和当代;走出了中国,走出了亚洲,融入了世界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76.
明清之际传奇用韵有两个突出问题,即一出一韵和入声不单押。二者都不是绝对化的简单现象,而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显示了当时的传奇创作讲究舞台实用性,努力远离案头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7.
杨慎的《词品》开词话之风气,在词学史上很有影响,也历来颇受重视。其实杨慎在撰著《词品》之前先对《草堂诗馀》进行了评点。评点与词话二者之间的材料相似处可以互相印证,论点引申处可以相互补充,只有将它们综合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杨慎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78.
“味”与“韵”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在作为诗美本体、指称深层审美特征、与主体人格修养的关联几方面较为相近、表里;但两者又包含不尽相同的美学内涵,在范畴来源、所标示艺术质性、审美涵盖面、所涉内容与形式的偏重、审美的表象特征、艺术精神的生发等方面差异明显。故它们相近而不切同,表里而不趋合  相似文献   
79.
攀枝花市是移民城市 ,就 40岁以上的人来讲 ,多数是四川人 ,攀钢东北人多 ,市内全国各地人也都有些 ,40岁以下讲普通话的人形成攀枝花自成体系的普通话。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中加强语音训练 ,尽可能在短期内进行强化训练 ,纠正发音 ,总结出一套适合攀枝花特殊群体的训练方法 ,提高应试者的考试成绩。在语音训练中分以下几部分进行重点训练 :一、轻声与儿化韵从测试中发现经过考前培训的与未进行培训的明显不一样 ,表现为儿化韵和轻声 ,应试者中没有经过训练的把儿化韵的儿字读得特别重 ,整个调也不对 ,哪些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80.
孟浩然毕生的审美追求是“求真”“求自然”。这种追求为盛唐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它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将日常生活入诗,二是将兴寄入诗,三是独特的抒情手法和入俗致雅的语言风格。孟浩然的创作,扩大了唐诗的题材,有效的抵制了初唐时期的浮靡诗风,谢灵运结合在一起,完成了由陶,谢到王维过渡,将山水创作推向繁荣,孟浩然的创作确立了平淡诗风在盛唐诗坛的地位,开启盛唐诸大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