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路线法在野外调查了四川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全部49条沟中390个样点的大熊猫粪便及其所处生境的特征,共发现80个样点有粪便,19个样点有卧穴,103个样点有啃食竹的残桩,1个样点发现大熊猫活个体,总共有125个样点发现有大熊猫的痕迹.把各样点的生境特征,包括在山上的位置、其食竹的种类和生长状态、森林起源、植被类型、人类干扰类型和强度等作为因素,对每一因素设置2,3,或4个水平.将大熊猫的生境各样点有无大熊猫作为行(r=2),将各因素的水平设为列(c=2,3或4),从而组成一个2×c联列表.在某样点是否有大熊猫痕迹与各生境因素的水平相互独立的零假设下,χ2检验的结果表明:(1)大熊猫在海拔2600~3000m取食;(2)对缺苞箭竹有明显的偏好,且在生长良好的生境处活动频繁;(3)对天然生境的利用比对人工林的利用高得多,对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利用则没有明显差异;(4)更多地利用有针叶林;(5)明显回避有森林采伐和牲畜放牧的生境,且生境利用率随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2.
四川丘陵地区鸟类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丘陵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鸟类共有110种,分属13目32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5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有6种,分析其生境状况,阔叶林是鸟类的最适生境。  相似文献   
103.
黄威廉 《贵州科学》2003,21(1):40-45,60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海上,地处东经119°18′至124°34′,北纬21°45′至26°56′,总面积35990km2,包括附属岛屿,最大的为澎湖列岛面积127km2.全境多山,约有2/3面积属于山地,最高为玉山海拔3950m,西部为宽广平原,东部山地间有狭长的台东平原.北部属亚热带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1.7°℃,年雨量1750-2100mm.由于具有高温多雨的优越条件,为台湾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区系约有190科1180属,超过4000种;植被类型北部属亚热带季雨林,南部属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依据台湾植被的群落学特征,生境特征及生产利用特征,作为植被类型的分类依据,将台湾植被划分为11个类型31个群系纲和108个群系.  相似文献   
104.
伊犁地区兽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伊犁地区兽类进行了全面考察 ,共计 6目 18科 47属 62种 .近而讨论了兽类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 ,并对其动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 .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灌丛化草原中火烧和未烧样地内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多元总体的假设检验,比较了两个样地内不同样方组间的特异性和各变量差异程度。结果表明山杏高度和数量、贝加尔针茅密度、大油芒密度、、兴安胡枝子高度、火绒草高度和植被盖度达7个因子属于栗斑腹Wu巢址选择的重要因素。火烧不仅清除了枯草及其中的食物,而且减弱或破坏了这些因素对栗斑腹Wu巢址选择的作用,从而给其繁殖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6.
产卵场的生境条件是影响四大家鱼产卵、鱼卵孵化和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由产卵场生境变化导致的产卵场萎缩、鱼类资源锐减的生态补偿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以湘江干流常宁张河铺至衡阳云集河段的四大家鱼产卵场为研究区域,从影响家鱼产卵、鱼苗孵化及存活所需的水力、水环境、水温等生境条件入手,以湘江干流四大家鱼产卵期(4~7月)各项数据为基础,利用RVA法(变动范围法)计算刺激家鱼产卵关键水力条件(月均流速、极值流速出现时间、高低流速频率和历时)的改变度,采用均值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水环境改变度,并以1990年水温为基准计算月均水温改变度;将所得各指标改变度值作为输入因子,以鱼苗(卵)减少量作为输出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产卵场生境变化影响下的四大家鱼生态补偿模型,并对生态补偿过程中的主客体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表明,因生境变化而影响家鱼产卵量的生态补偿量系数为0.941 1,需补偿的鱼苗(卵)产量为13.72亿颗(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生境质量变化情况,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8年5期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InVEST模型,研究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以及生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退化程度和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000—2018年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明显,主要是其他建设用地向水库坑塘的转变;研究期内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退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保护区内中度退化和高度退化的区域面积持续增加;生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高生境质量的区域面积增加。【结论】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频繁变化导致生境退化程度加深,但总体上保护区的生境状况逐渐改善,因此进一步优化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遏制土地利用类型的频繁转变,成为提升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道路网络对辽宁省森林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路及其网络形成不仅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也对道路沿线的生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道路网络研究对生态系统保护有重要价值,采用Forman的道路网络理论,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分析2010年道路网分布图和2020年高速公路规划图与森林生境的空间位置关系,研究道路网建设对森林生境的丧失、降级和破碎化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辽宁省国道、省道网络建设对森林生境丧失的影响大于对生境降级和生境破碎化的影响;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对森林生境的生境降级和生境破碎化影响大于对生境丧失的影响。2020高速公路网对辽宁省森林生境综合影响值为458,2010综合影响值为318,2020年比2010年上升了44.03%,而国道、省道对森林生境的综合影响值的增幅为11.39%,远低于高速公路网综合影响值的增长率。因此高速公路对森林斑块的危害性要比国道、省道等非封闭性的公路大得多。研究结果对辽宁省道路网布局的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以典型旅游目的地婺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地利用、统计年鉴、高德地图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InVEST模型、热点分析、核密度分析方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旅游要素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婺源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2000—2020年间旱地、其他林地、中覆盖草地面积减少显著,其它建设用地、城镇用地、水库坑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婺源县生境质量总体较好,均值呈微幅下降且加速下降的趋势,后十年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前十年。低值区沿人类活动密集区呈带状或斑块状分布,高值区以北部丘陵、中部平原最为显著,热点分析显示为“北热南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婺源县整体低生境质量占比增大,高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3)旅游活动是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外在动力,旅游要素核密度高值区与生境质量退化区域空间吻合,核密度值越高区域,低等级生境质量占比越大。高等级旅游资源聚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域生境退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