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今日科技》2005,(12):41-41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独特的照像底片,它由厚厚的一层感光细菌组成。尽管用这种底片照一张照片需要花费4个小时,并且只能在红光环境下工作,但是它却能照出分辨率非常高的照片。生物照相机可以通过光线改变底片上转基因细菌的基因,随后将一种记录图像的化学物质变暗。底片上的感光细菌非常细小,因此使得传感器达到每平方英寸100M像素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42.
皖西山区曾经一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面积高达4930.9km2,占该区总面积59.9%。近10多年来,按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治理,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060.3km2,初步改善了生产条件,发展了山区经济,加快了奔小康步伐。今后,应加强领导,实施规划,保持水土,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43.
淮河流域参考蒸散发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淮河流域2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流域的参考蒸散发量,结合参考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以及气象因子在1960—2008年的变化,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变化对蒸散发的贡献程度,进而分析流域近50 a来参考蒸散发量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参考蒸散发总量呈下降趋势,淮河以北地区的下降趋势比淮河以南地区更为显著.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量的减少和风速的降低,淮河以南地区受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下降幅度小.  相似文献   
44.
婉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既是对正宗词家的审美追求及其词作的审美特性作出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人的生命境界中自然、本真一面的审美升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以正宗婉约词为依据,具体分析其审美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心,似水柔情的审美宣泄;二是词境,托迹闺房的意象体系;三是词格,俗、丽、清、雅的多彩画卷。  相似文献   
45.
基于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性,在分析随机参数概率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随机参数扰动下洪水概率预报的方法。通过淮河王家坝流域19场洪水的模拟试验可知,该方法所给出的概率预报结果能够覆盖不同量级的洪水过程,预报结果可靠;其均值预报结果与传统预报方法的预报精度相当,确定性预报结果准确。这说明基于参数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研究洪水概率预报,可以定量描述参数不确定性对预报结果概率分布特征的影响,对于提高洪水预报数据的有效信息含量、提升预报结果的可靠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森林冠层结构与光环境及其对林下植被生长和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前人对冠层结构和冠层光环境的描述,完善了冠层结构的定义并阐述了其生态学意义,剖析冠层结构对林下自然光照强度和分布的影响,综合了森林冠层结构和光环境对林内小气候特征及其与空气、土壤等其它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对光环境的响应.在已有的研究结果中总结光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林下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入海河口退化生境阶梯式生态修复策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晚涛  刘正一  秦松 《广西科学》2014,21(6):569-572,586
基于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近年来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含量,提出入海河口生境阶梯式生态修复策略,主要包含:河口"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纵向阶梯式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河口各段"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横向阶梯式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污染物在河口从上至下各段(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各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阶梯式消减技术体系;"污染物源头处理—河口污染物生态修复"阶梯式生态修复技术策略。并对这些策略给予理论论证,为构建入海河口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消减陆源污染物经河口进入海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
为使驾驶员在夜间安全舒适驶入隧道,对驾驶员驾驶车辆从隧道外暗环境驶入隧道内明环境的照明需求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分析了夜间隧道入口段由暗到明的光环境变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设计不同运行速度情况下的目标物视认试验,采集了隧道的光环境信息、驾驶员的视认信息与车辆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建立了视认距离与隧道内外亮度差的关系模型,计算出不同设计速度下夜间隧道入口段的亮度差阈值.   相似文献   
50.
为解决东山村传统民居室内采光差的问题,应用ECOTECT建筑环境分析软件对室内光环境因素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当地传统民居的采光系数普遍不满足国家规定采光设计标准,且大部分房间采光均匀度较差,实验还通过ECOTECT软件分析出采光系数分布图和采光系数分布百分比,对影响闽南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最后提出适应性的优化策略,为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