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58篇 |
教育与普及 | 3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3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19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笔者结合袋装砂井施工原理,以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小塘至茅山段C14合同段为例,分析了袋装砂井在路基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并阐述了袋装砂井的沉降和稳定进行计算、袋装砂井施工工艺、袋装砂井质量检验及效果. 相似文献
42.
大位移井下套管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国内外大位移井的基础上,指出大位移井下套管工艺技术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分析了国外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为解决我国钻3000m以上水平位移的大位移井固井问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3.
<正>川口油田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后,陆续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如,地层压力递减、注水后产生油井高含水、水淹、停产等问题,导致油田产量下降,影响了油田的经济效益。一、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采油井水淹后,给注水油田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加大注水量会加快水淹进程,而减少注水量则会导致油井产液、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稠油热采井使用工况的研究,针对性设计了一种耐高温、低膨胀钢种.此钢种采用中碳Cr--Mo系加微量晶界强化合金元素及稀土的设计思路.实验室试验证明,其高温拉伸性能和线膨胀系数均较C--Mn系钢种优越,适用于稠油热采工况条件,有望用于稠油热采井专用套管的生产. 相似文献
45.
46.
通过对缝洞型油藏三重介质数值试井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各个模型参数对试井曲线的敏感性,确立了数值试井模型的参数体系。这些参数直接对应着油藏渗透性、缝洞大小、长度等物理量,更直观具体。不同的参数对曲线的影响方式不同:原始地层压力和裂缝渗透率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的位置分布,表皮系数、井筒储集系数主要影响早期的曲线形状,基质渗透率等其他参数的影响则反映在曲线上的两个拐弯处,这些结论在曲线拟合求参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单一的防砂技术在稠油热采井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热采井防细粉砂,从改善纤维复合防砂技术体系中的基体(树脂涂敷砂)性能入手,以期使纤维复合防砂技术能够用于热采井防砂。通过考察水溶性酚醛树脂、ER树脂粉末、偶联剂、增强剂加量对砂体抗压强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机理。通过室内实验优化了纤维防砂体的配方,研究表明,偶联剂、改性剂、增强剂、ER树脂粉末、水溶性酚醛树脂SR1、石英砂之间的质量比为(0.15~0.20)∶3.1∶1.5∶(2~4)∶10∶100时体系具有较高的防砂强度,并且在350℃下仍能保持在3MPa左右,较不加入纤维时高30%,渗透率可增加10%左右。 相似文献
48.
针对北方地区冬季固井地层温度低,水泥石强度发展缓慢的问题,研制一种低温早强剂QZ-1,该早强剂可在低温环境大大加快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石形成较高的早期强度。 20℃时,早强剂加量2%,12h抗压强度即可达到3.6MPa,达到二次开钻对水泥石强度(3.5MPa)的要求,大大缩短候凝时间,提高钻井速度,节约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49.
大位移井顶替效率最优的套管居中度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井眼中,由于存在重力效应,造成套管偏心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套管贴向下井壁的整体偏心;二是扶正器间的套管屈曲变形产生的局部偏心。这两种偏心都极大地影响套管的居中度,在大位移井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分析SY/T 5334—1996中居中度标准由来的基础上,得出目前国内采用套管居中度标准的局限性,引入最优顶替效率情况下的极限偏心距理论,建立极限偏心距条件下的套管居中度计算模型,并分析各因素对套管居中度的影响规律,提出利用极限偏心距理论和国标对大位移井套管居中度进行综合优化设计的思想,提高大位移井的套管居中度,满足水泥浆的顶替效率需求。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水泥浆动切力、降低钻井液动切力及提高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的方法可以弥补井斜角对套管居中度的要求,但在90°的水平井段改变密度差的方法不适用。 相似文献
50.
长庆华庆地区超低渗透油藏目前开发难度逐渐加大,合理的井网井距一直难以确定。本文根据选定区域开发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确定其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结合实际的动静态资料,进行了动态地质储量的计算;然后通过计算单井的动静储量比,给出了动态地质储量的分级指标。通过储量动态分级,从而建立了动态储量与井排距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单井动态储量的情况下为设计出合理的井距奠定了基础。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用,为油井的合理井距设计提供依据,对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