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近年来反意疑问句在各种考试中常有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反意疑问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常常还会遇到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意疑问句,当主语含有特殊的词或词组,或主语为一种特殊的句型时,反意疑问句在实际应用中就较难掌握。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2.
23.
反意疑问句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就是由肯定陈述句加简略否定疑问句或否定陈述句加简略肯定疑问句构成的。在句子中,疑问部分的主语必须与陈述部分的主语在人称、性、数方面保持一致的人称代词。而且疑问部分的作用词一般也要与陈述部分的谓语动词保持人称、数、时态等方面的一致。  相似文献   
24.
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比母语为英语的说话者以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语料,分析由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组合而成的含有双重疑问词的英语复合疑问句语调。实验发现,在这种复合疑问句中,含一般疑问词部分为降调,含特殊疑问词部分为升调。完整复合句音长却比两个单独的简单疑问句音长之和更短,这说明了读这种结构的复合疑问句语速、节奏更快而短促。  相似文献   
25.
在人机交互系统中,自动语音识别(ASR)错误将导致交互障碍,通过发起澄清式人机对话可以实现ASR错误恢复。该文提出澄清式人机对话系统结构,用于实现语音识别错误恢复,实现了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ASR错误检测、基于统计机器翻译(SMT)方法的澄清式疑问句生成模型、说话人响应分析、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对话管理模型。各模块均采用与特定任务无关的方法建立。实验结果表明:澄清式人机对话系统可以有效模拟口语中的澄清现象,在不同的错误环境中能够较好的实现ASR错误恢复任务。  相似文献   
26.
在唐宋禅宗语录中,"VP-Neg-VP"式正反问句的主要格式为"V不V"、"VO不VO"、"VO不V"三种,分别为52例、30例、2例,各占统计总数84例的62%、36%、2%。在三种格式中,以"V不V"式用例最多,其次是"VO不VO"。"VP-Neg-VP"式正反问句早在秦简中就已出现,但后来由于文体的特殊,方言的局限,"VP-Neg"式的排挤,种种因素导致了这种句式直到唐宋时期才得以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27.
疑问句是英语简单句中四种基本句子类型之一.就结构形式而言,疑问句有别于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但在语言交际中,它也能起到其它句子类型所起到的作用.英语中,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附加疑问句,修辞疑问句,感叹疑问句和反诘疑问句七种.其中,一般疑问句具有重要作用并占有主要地位.它也是日常交际会话中最广泛应用的语句.英语疑问句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因此关于疑问句的结构形式已有不少详尽的描述.有关语用理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表明,以往的关于一般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或"查明事实","征求意见","获取信息"等定义都不能充分说明疑问句的功能.只有在实际言语交际中,通过对英语一般疑问句话语功能的研究和分析来进一步了解英语疑问句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反意疑问句在各种考试中常有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反意疑问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常常还会遇到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意疑问句,当主语含有特殊的词或词组,或主语为一种特殊的句型时,反意疑问句在实际应用中就较难掌握.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9.
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小类型。本文从语气表达形式和语气助词运用两个方面描述了攀枝花方言句类的主要特点,着重考察了“Aneg—AX?”“VP-neg?”“Ad-VP?”这三种疑问句式和“吔、哆(着),嗦,呃,哈,(口山),啵,嚜”等语气助词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30.
《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记录朱熹讲学语录汇编。疑问句是其中很有特色的言语形式,按使用者身份分为弟子使用的疑问句(作为学生身份)和朱熹使用的疑问句(作为师长身份);本文主要从"单纯式问句"和"复合式问句""两方面进行讨论弟子使用的疑问句中询问句使用的形式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宋时,朱熹弟子的勤奋好学与积极动脑的学习风范,同时也可以窥见作为"引路底人"的朱熹的教学理论具体实践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