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112.
本文综合评述了疏水相互作用色谱法的理论及其在在蛋白质分离纯化和复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3.
114.
通过大气压脉冲级联放电(APPCD)等离子体的聚合交联作用,在涤纶织物表面快速制备兼具耐久性和自修复能力的超疏水涂层。深入研究不同等离子体放电源对涂层表面疏水性、耐久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PCD等离子体制备的超疏水涂层表面水接触角可达163.2°,滚动角低至8.4°,样品经600次摩擦或250次水洗后仍可保持超疏水性;超疏水涂层表面弹性模量的变化是影响涂层机械牢度的主要原因;制备的超疏水涂层具有良好的可修复性,加热修复可使出现一定磨损的织物恢复疏水性。研究可为超疏水涂层的工业推广提供试验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报道天然丝光沸石对NaNO_3盐包藏的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及电导测量结果。实验表明客盐能进入沸石内部孔道,物理吸附水减少,样品电导性能较Na~ 改型丝光沸石稍差。  相似文献   
116.
通过研究不同阳离子交换的天然丝光沸石的电导行为,证明了丝光沸石的电导主要由离子迁移引起;水化沸石电导率比脱水沸石高1~2个数量级;阳离子的电价、半径和极化率等的差异,引起电导活化能和电导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微波辅助Na OH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改性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沸石改性的最优实验条件为:Na OH改性液浓度为0.5 mol/L、微波功率480 W、微波辐射时间5 min.探讨改性沸石对Zn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Zn2+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50 mg/L的Zn2+的去除率达95.68%.Langmuir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改性沸石对Zn2+的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方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8.
基于纳米材料的抗菌特性,采用纳米沸石银和纳米沸石锌作为抗菌材料,研究其对垃圾堆肥样品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如下:2种纳米材料均具有抗菌作用.从同一菌液浓度的抑菌圈大小看,纳米沸石-Ag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纳米沸石-Zn,这2种材料的抑菌圈大小均随着菌液稀释度的增大而增大;纳米沸石-Ag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 mg/mL,最大杀菌浓度为28 cfu/mL.而纳米沸石-Zn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 mg/mL,最大杀菌浓度为0.28 cfu/mL.纳米复合沸石的质量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抑菌效果越好.综合比较,纳米沸石-Ag抑菌效果优于纳米沸石-Zn.  相似文献   
119.
在改性有机硅稀溶液中加入2%全氟辛基氟硅烷以及添加剂配制成超疏水液,采用滴定法在内径分别为0.447、0.728和0.873 mm的3种微铜管内壁实现微米级超疏水性涂层涂覆,其水滴表观接触角超过150°。建立微管内流动特性实验系统对超疏水性处理的减阻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测量了雷诺数为100~3 000时去离子水流过处理前后微铜管时的内部摩擦阻力系数f。研究发现,内壁面的超疏水性处理显著降低了微管内的流动阻力,且该影响随微管内径的增加而增大,实验范围内流动阻力系数最大降幅达29.08%。超疏水涂层使得微管内的流动转捩现象出现滞后,且转捩Re随微管管径增加而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20.
微结构疏水表面的液滴浸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采用光刻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粗糙度的微方柱结构疏水表面,研究了微结构疏水表面的液滴浸润特性.结果表明,微方柱高度对表观接触角影响很小,但会显著影响疏水表面液滴浸润状态的稳定性,当微方柱边长和间距一定时,存在一个临界高度,当微方柱高度大于该临界值时,液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疏水表面液滴浸润状态的研究表明,在露点温度至环境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接触角呈增大趋势;在环境温度至沸点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观接触角呈减小的趋势.研究认为,合理的微结构尺寸和应用环境温度对液滴浸润状态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