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索致密砂岩油藏注热水降压增注技术,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了注热水对目标区块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岩石孔隙结构、油水黏度、原油热膨胀性、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相启动压力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分析了致密油藏注热水降压增注机理,并评价了不同注热水温度下的降压增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注热水具有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且注入水的温度越高,注水启动压力越低、峰值效应越弱,降压增注效果越明显;不同渗透率岩芯注热水降压增注效果不同,渗透率越低效果越好;该致密油藏区块最合理的注热水温度为100℃左右。  相似文献   
992.
出砂风险的准确预测是有效预防出砂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渤海油田采用的出砂预测方法多为静态法,未考虑油田生产过程中地应力、含水饱和度、地层压力亏空和生产压差等因素变化对地层出砂的动态影响,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对防砂方式的设计指导偏笼统。基于储层动态出砂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以目前渤海油田常用的定向射孔井和水平裸眼井两种完井方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井壁力学稳定性分析,建立了渤海油田疏松砂岩储层全生命周期动态出砂预测方法。该方法可充分考虑地应力、含水率、生产压差、压力亏空等关键因素对储层出砂的动态影响,实现储层开采全生命周期出砂风险动态预测和分析。应用表明,该预测方法更为精细、准确,更贴合疏松砂岩储层出砂实际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防砂方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在调研国内外致密储层表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陆相致密砂岩特征,筛选了以场发射扫描电镜直接观察、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间接测定以及微米CT三维数字岩心的表征方法,结合前人提出的孔喉大小、分选以及连通性表征内容,提出反映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点的表征参数。孔隙方面,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大小呈负偏态分布,以最大孔隙直径、平均孔隙直径、孔隙直径中位数和孔隙直径众数表征孔隙大小,以孔隙直径均质系数表征孔隙分选特征;喉道方面,以主流喉道半径表征喉道大小特征,以喉道均质系数表征喉道分选特征;结合二维图像观察与三维数字岩心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以孔喉组合类型和最大连通体占储集空间的比例表征孔喉连通性。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红河地区典型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以上表征方法、参数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喉道以及孔喉连通性差异较大,一定程度反映了本文表征方法与参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4.
以陕北斜坡东南部D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长8段储层油藏分布的沉积相、岩石相、岩石物理相等主控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分布的相控作用及其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段储层发育的油层多为被致密砂体或泥岩包围的薄油层,石油呈叠置连片的准连续分布。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石油分布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石油主要分布在砂体厚度和砂地比均较大的优相区;沉积颗粒较粗的细砂岩及以上级别的优质砂岩类地层控制着长8段储层的石油富集与成藏;相对高孔渗的优质储层控制着长8段储层石油的富集部位;优相带内致密岩体背景下的相对高孔渗砂体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储层石油聚集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995.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台(Ⅰ级)与天山地槽褶皱带(Ⅰ级)接合部位附近的天山地槽褶皱带一侧,含矿地层为中下侏罗统铁米尔苏含铀含煤组,含矿岩性为细砾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矿体呈板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成因为后期改造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67-68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扶余采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岳湘安齐跃春张立娟潘宏文赵仁保何建华王艳王瑞杰杨文新孙俊玲何举涛郭健潘洪海代士郁郑晓英 我国低渗石油资源量巨大,但开采难度很大,常规技术开采的采收率很低(一般为20%左右),因而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需求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97.
董广智 《科技信息》2011,(22):335-335,338
邯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地跨邯郸、磁县、武安所辖地界,北与邢台矿区相接,南止漳河,西至九山煤层露头,东至京广铁路,矿区面积约900km2。1.本溪组地层的沉积特征1.1本溪组地层的岩石类型及丰度石炭系本溪组地层在邯峰矿区的观台、白土、北大峪、上泉、野河、紫泉等有零星出露。本溪组地层厚2.51-32.85米,岩性主要为粉砂岩、  相似文献   
998.
999.
卫37块油藏处于卫城构造西南端,属中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经过20年的开发,针对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的特点,其开展了以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油藏数值模拟为工具,以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为重点,以改善挖潜措施效果为目的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为油田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00.
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岩体不同区域物理力学性质有不同的响应.通过CT扫描实验,对渗透及无渗透环境下受化学腐蚀预制裂隙岩样在三轴压缩下不同区域密度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环境下各区域CT数相对于初始扫描状态CT数的减小程度远大于无渗透环境,说明由于渗透水压力作用,加剧了岩石密度劣化程度.微裂隙压密阶段岩样的压密主要发生在裂尖所在层面,在裂尖所在层面处微裂隙压密又主要发生在岩样中心区域,无渗透环境下该现象比渗透环境突出得多.在无渗透环境下,上、下裂尖所在扫描层CT数变化率远大于其它各扫描层;而渗透环境下上、下裂尖所在扫描层变化规律则与其它各扫描层相似,表明渗透水压力对各区域均产生明显的破坏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