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3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基于"优质源岩控藏"理论和"储层甜点找油"思想,应用测、录井、试油、薄片等资料,系统总结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剖析不同类型致密砂岩油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油藏集中分布在长岭凹陷内及其周边斜坡区,具有"满坳含油、宏观连片"的特征和"东富西贫、南富北贫"的差异性;青一段下段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0%的优质源岩展布范围控制致密油藏分布格局;异常高压与源储断层的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下部砂组含油性,剖面上油气下排深度最大为140 m;平面上超压大于10 MPa、与断层距离小于2 500 m的区域是Ⅱ~Ⅳ砂组的致密油藏富集区;优质储层物性"甜点"控制致密油富集程度及产量;坳陷型湖盆上生下储式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主要存在凹陷区"源内直排倒灌"和斜坡区"源边反转断层遮挡"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2.
汪晨龙 《甘肃科技》2016,(21):80-81
结合水平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原理及成功案例,介绍了该技术在疏松砂岩地层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了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设计要求及施工过程中的设备选型、施工工艺、技术参数等,提出该技术与钢拱架喷射混凝土结合使用,可有效地控制围岩收敛,防止坍塌、地面沉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3.
本文提供了一种暂堵剂酸化试验研究方法。对暂堵剂的油溶性、粒度分布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和暂堵剂与酸液的配伍性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特殊设计的暂堵酸化试验仪器,分别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在产出液中解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率.模拟实际酸化过程的注酸顺序,进行了暂堵酸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Z-1暂堵齐,其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与酸液及添加剂配伍性好,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使低渗透岩芯吸酸量增大,均匀改善了各不同渗透性岩芯的最终渗透率,提高了酸化效果。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暂堵剂酸化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藏均匀吸酸,均匀解堵问题,而无需进行其它分层措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砂岩酸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在对储层矿物、岩石在碱性驱替剂中的化学行为系统研究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碱性成岩环境有助于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这一全新的观点,并提出了单旋回成岩环境体系中的“酸-碱链式反应”模型。最后通过岩石矿物组成分析和文献调查证实了碱性成岩环境确实存在。显然,这种观点的应用会对油田油气勘探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储油岩芯对液体的吸附机理,用同一砂岩岩芯制成以下几种样品:(1)吸附不同量的煤油;(2)吸附不同量的水;(3)先吸附一定量的水再吸附一定量的煤油,对以上3组样品,做了NMR自旋-品格驰豫时间测定,考查了岩芯样品咯驰豫居分量与液体吸附量的变化规律,得夺芯内水和煤油受束缚越紧其驰豫时间越短的结论,依据大量石油地质学的结论建立了砂岩孔隙中油水地玎系统的核磁共振模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根据对射孔损害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验研究,分析该区形成机理及影响孔眼流动效率的因素; 方法 根据筛选粒度分析,在显微镜下测定岩石的岩性; 采用核磁共振实验对射孔后贝雷砂岩射孔损害区的岩石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核磁共振实验可定量分析射孔孔眼流动效率; 结论 损害区内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油井的生产流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7.
海拉尔盆地凝灰质砂岩溶蚀的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拉尔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中高含凝灰质成分,显微镜分析表明储集空间类型以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类矿物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本文对凝灰质砂岩制成的铸体薄片进行了溶蚀实验,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对比溶蚀前后的矿物组合和孔隙变化,研究凝灰质砂岩溶蚀作用机理,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储层连通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致密储层发育粒间孔?溶孔主导型、溶孔?晶间孔主导型及晶间孔主导型3类孔隙组合.通过建立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对连通孔隙类型的判识模型,将储层孔隙划分为粒间优势连通孔隙、粒内劣...  相似文献   
139.
张友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904-1905,1912
孤东油田属于底水疏松砂岩油藏,出砂严重,底水锥进速度快,本文从不出砂以及减缓底水上升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生产压差研究,应用摩尔-库伦准则计算了孤东油田出砂临界生产压差为2.11 MPa;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了不同生产压差下含水率以及累产油的变化,得到了减缓底水上升的合理压差为6 MPa,综合考虑得到孤东油田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为2.11 MPa,为水平井合理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摘要:将毛管束模型引入到出砂问题的研究中来,同时考虑了表皮效应,建立了出砂毛管束物理模型,该模型能够将复杂的多孔介质固液耦合问题转化为宏观的管流流动问题,通过分析砂岩颗粒在毛管束中的受力和运动,建立了砂岩出砂数学模型,分析了出砂过程动态机理,推导了出砂临界压力梯度公式,该公式从理论上对出砂问题进行了定量表征。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表皮和表皮厚度的增大,临界压力梯度增大;随着砂粒半径的增大,临界压力梯度也随之增大。为了验证公式的有效性,设计了砂岩出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平均误差为16%,和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