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教育中语言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语言要营造语言环境,学习标准语音;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规范语言等。  相似文献   
102.
"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诞生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在描写商业发展盛况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塑造的商人形象却存在明显差异:如中国商人的儒商文人之气与阿拉伯商人的市民习气;中国商人的重义与阿拉伯商人的重利;中国商人的谨慎稳重与阿拉伯商人的大胆冒险;中国商人致富后谋求政治势力,偏好于由富到贵的转型,而阿拉伯商则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等.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3.
方晨 《科技信息》2010,(35):J0301-J0302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建设性意义,但其理论仍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作为奥斯汀的学生,塞尔在奥斯汀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提出前提、合适条件、分类进行系统的介绍分析。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对塞尔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质疑,从塞尔的理论中找出确实存在的不足,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04.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歌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个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歌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上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105.
句法研究主要包括短语的研究和句子的研究,现代汉语句法研究的焦点当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这些句法结构的个性特征则是在同其他语言、古汉语和方言的比较中以及自身系统内部句法结构间的比较中确定的。研究这些具有个性特征的句法结构,有利于揭示汉语的本质和面貌。  相似文献   
106.
史岩 《科技信息》2007,(22):139-140
将英语学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改变外语教学面对所有学生千篇一律的授课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授内容并有效的应用于实践。本文以广告专业学生为例,介绍了如何向学生讲解英语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07.
沃尔特·惠特曼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影响,他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大自然成为现实与灵魂之间的通道。同时,他热情歌颂精神与肉体,认为肉体同样是自然而具有神性。而这两个特点,就是其泛神论宗教思想的内核所在,主要通过其代表作《草叶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8.
渝西婚恋文化中的精华性思想可以概括为"向往婚姻自由,强调情义无价,主张互敬互爱,提倡少生优育"四句话,而这些,渝西方言谚语都有所承载,都在那些四言、五言和七言的"顺口溜"中映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9.
何静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4):135-138
欧洲中世纪经文歌是复调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音乐体裁之一,通过对经文歌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中世纪世俗音乐向宗教音乐渗透的过程及经文歌对西方音乐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0.
莫言在写作中十分注重对生命感觉的描写。他的作品以显性的方式呈现人对历史的感悟,以隐性的方式书写历史对人物的评价。在人物与历史之间,历史只是一个被淡化了的时间背景,人对生命的感觉才是莫言创作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