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7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系统科学   214篇
丛书文集   129篇
教育与普及   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33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不能运转或运转无力。蓄电池充电不足;蓄电池和启动电机间连线断开、接线卡子松脱或蓄电池极柱严重氧化;电磁开关导流片严重烧蚀或与两大接线柱接触不良;电刷磨损过度、弹簧折断或电刷卡在刷架中;电刷与整流器间有油污或整流片严重烧蚀;绕组局部短路或断路;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片有脱焊处;轴承或铜套磨损致使转子扫膛;安装时4个电刷位置装错或新换的轴套间隙过大。  相似文献   
32.
径向电磁轴承的灰色系统控制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去余控制理论,以径向电磁轴承为对象,提出该轴承的灰色系统控制方法,以实现对转子的稳定控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建立了径向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传递函数,按照灰色系统理论设计了控制系统,由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转子系统能实现稳定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3.
为结合直流电阻率(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DCR)与射频大地电磁(radio-magnetotelluric, RMT)法反演优势,开展了二维DCR与RMT数据联合反演研究。在经典最小结构模型正则化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算子调节两个数据间的权重,引入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聚类对电阻率模型进行约束,根据数据均方根误差自动调整FCM聚类项的权重,提高了联合反演效果。通过单独反演与联合反演结果的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反演能力,总结了联合反演的优势。模型试算表明,DCR与RMT数据联合反演得到的电阻率模型较单独反演更接近实际模型,FCM聚类约束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联合反演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针对传统子域模型在分析电机电磁性能时无法考虑软磁材料磁导率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考虑软磁材料磁导率为具体值的三段式Halbach阵列永磁电机多层解析模型。根据内部激励源和媒介的不同,将永磁电机全域划分成Halbach阵列永磁体层、气隙层、定子齿尖层和电枢绕组层4类磁场求解层。利用柯西乘积和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来描述磁场求解层中媒介磁导率分布情况。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了每个磁场求解层的拉普拉斯方程或泊松方程,结合边界条件求解出每个磁场求解层的磁矢位。利用多层解析模型计算了电机的气隙磁密、空载反电动势和输出转矩等电磁特性,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多层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气隙磁密波形吻合得很好,两者的空载反电动势峰值和输出转矩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证明了多层解析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利用多层解析模型研究了槽开口宽度、磁极宽度和充磁夹角对电机输出转矩的影响规律,给出了输出转矩最优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输出转矩脉动削减了75.7%,证明所提出的多层解析模型不仅计算准确而且计算速度快,在电机的初始设计和电磁性能影响规律的探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5.
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MRE)执行器作为智能减振应用系统的核心元件,其结构的优化是决定执行器性能上限及系统控制成效的关键。针对目前MRE执行器优化方法及理论研究欠缺的问题,文中面向一款横向隔振的MRE执行器,基于其机械结构和有效磁路,以优越磁控性能、低功耗和快速响应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MRE执行器联合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基于MATLAB和COMSOL的联合仿真,将遗传优化算法和电磁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MRE执行器的优化编程;其次,完成对器件的全局尺寸结构优化设计,使得器件具备优越磁控性能(526.21 mT)、低功耗(44.05 W)及快速响应(5.43 ms);最后,通过搭建测试系统对优化后装配的MRE执行器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了文中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不仅适用于MRE执行器结构,还可为多领域减/隔振应用的共性MRE器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消除电磁搅拌连铸坯中“白亮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电磁搅拌连铸坯中的“白亮带”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铸坯凝固过程中电磁搅拌引起的钢液运动特点是能否产生“白亮带”的关键.特殊的电磁搅拌方式有效地抑制“白亮带”的产生.  相似文献   
37.
采用高温固溶加热法,在φ300轧机上模拟现场连铸坯热装炉轧制工艺,分别考察了K16Mn钢不同热装温度和开轧温度对轧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装轧制和常规冷装轧制屈服、抗拉强度相当,热装轧制成品塑性、韧性均较好.热装轧制工艺对K16Mn钢组织的影响,随着热装温度的提高,轧前奥氏体晶粒变得粗大,并且轧后组织混晶程度提高.这可通过提高开轧温度,首道次采用大压下量促使铸坯发生完全再结晶来消除.从而细化晶粒.改善成品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38.
结晶器内连铸坯热弹塑性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结晶器内连铸坯热弹塑性应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推导的热弹塑性本构方程中考虑了材料力学性能,屈服函数随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模拟计算了结晶器内连铸坏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铸坯的热节约内,高温坯壳受到拉应力的作用,易于产生裂纹,从而说明铸坯偏角区形成的热节约是连铸坯裂纹缺陷乃至漏钢事故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39.
电磁搅拌对半固态钢铁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电磁搅拌对半固态铸铁初生奥氏体和弹簧钢态组织的作用,研究表明:铸铁在凝固过程中,经过短时间的电磁搅拌,粗大的初生奥氏体枝晶就可以被破碎细化,而且随着搅拌功率的加大,初生奥氏体更加球状化或非枝晶化;经过电磁搅拌,引起铸铁熔体的强烈流动和温度起伏,加速了初生奥氏体枝晶二次臂的熔断和一次臂的缩短,最终使树枝状初生奥氏体转变为球状的初生奥氏体。研究还表明,电磁搅拌可以明显细化弹簧钢的柱状枝晶,代之以细  相似文献   
40.
作为电磁理论的基础之一,本文从相对论角度给出电荷守恒的一种表述方法,并讨论了电荷不变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