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综合类 | 6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刘西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0-42
本文试图从传统电子效应及芳香过度态正离子稳定性角度,对五元杂环化合物代表物呋喃、吡咯、噻吩的亲电取代反应难易程度作了解释。同时,扩展了环稳定性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改进的2-芳基-4,9-二氢环庚[b]吡喃-4,9-二酮的合成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取代的芳醛对该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发现:芳醛的芳基上有给电子基团时,反应顺利进行,芳醛的芳基上有吸电子基团时,反应难于进行.在此基础上对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
孙喜龙 《张家口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7-30
提出一个计算各类基团电子效应的公式,应用该公式计算了四十种基团的电子效应,与现有的定性顺序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34.
电子效应理论在基础有机化学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有机物性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基础有机化学中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差别,对电子效应理论在烷烃卤代反应、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中的应用做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35.
刘万毅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7(3):70-73
报道了某些甲酰二茂基丙烷及其α,β-不饱和酮省生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即在202-206nm处与已知的二茂铁取代衍生物相比有不同寻常的强吸收,空间电子效应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6.
37.
毛善成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6):457-461
利用极性晶体中慢电子的运动规律提出基于BCS机理的分析模型.分析发现,掺杂导致铜氧化物的费米面电子分为低能费米电子和高能电子,并产生快电子效应.欠掺杂区高能电子与晶格振动发生作用形成赝隙,费米电子与晶格作用形成超导隙.赝隙和超导隙的竞争平衡导致欠掺杂区超导隙2Δ0和κBTc比值与高能费米电子速度vF^*成正比,与费米速度vF成反比.掺杂量(x)与高能费米速度(vF^*)相图是解释高温超导相图的基础.利用模型和(x-vF^*)相图能够对欠掺杂区赝隙温度、能隙与κBTc比例随掺杂量增加而线性下降的现象给出简单解释,即最佳掺杂区2Δ0和κBTc比值为7.6、过掺杂区为4.3的常数.显示系统随掺杂量增加由"非传统"行为向接近传统行为再到金属行为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38.
王满力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应用电子诱导——共轭效应理论,探讨了从柠檬醛合成紫罗兰酮及其衍生物反应过程中对分子结构的影响,并对一些重要反应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9.
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中的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子效应和反应历程两个方面探讨马氏规则;列举反马氏规则的几种类型,并加以解释.从中找出两者的内在联系,揭示马氏规则的本质。 相似文献
40.
苯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基团,环状共轭大π键的存在,与其它分子或基团相连时,即可分散正电苛表现为供电效应,也可分散负电荷表现为吸电效应,中通过实验事实,推导出苯基在不同环境中电子效应的表现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