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4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419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421篇
教育与普及   13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7篇
现状及发展   115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016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905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微  武福平 《甘肃科技》2003,19(11):81-82
概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2.
氧化絮凝复合床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铁屑内电解的慕础上.提出了氧化絮凝复合床的新技术,并用该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研究pH值、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为6左右),停留时间30—45分钟.处理效果基本稳定。CODcr的去除翠可达30%—95%.色度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且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3.
根据煤核的产状与形态,分析了煤核的形成机理及形成条件,研究探讨了煤核形成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4.
详细研究了西秦岭南带中志留统岩石学特征,对遭受重结晶作用的碳酸盐岩进行了结构成因分类。分析了该区中志留世的沉积环境及变化特征。在该区发现的层孔虫生物礁及其它“浅水”标志,表明志留纪时,为若尔盖微古陆北侧的边缘浅海环境。西部为局限陆棚环境,可分为:局限内陆棚、海湾、礁滩-泻湖-潮坪(孤立台地)等亚环境;东部为开阔陆棚环境,可分为浅海砂滩、内陆棚、外陆棚等亚环境。  相似文献   
95.
对药物载体进行修饰以改善药物的原始缺陷,是当前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领域,特别是针对抗靶向药物的传递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借助高分子前药修饰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旨在增强药物体内的稳定性,改善生物利用度及其有效靶向性,增强药物体内安全性等。文章主要从高分子前药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理论基础、主要类型、研发机制及其在几种常见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
文章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RAFT)方法,聚合得到以疏水性共聚物链段作为内核,亲水性共聚物链段作为支链的两亲性聚合物纳米颗粒,与氯化钆(Ⅲ)六水合物进行螯合反应后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支化结构聚合物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纳米造影剂P(DO3A-Gd3+)。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P(DO3A-Gd3+)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体外MRI测试结果表明:P(DO3A-Gd3+)的弛豫率为5.30 (mmol/L)-1·s-1,高于临床造影剂Magnevist(2.94 (mmol/L)-1·s-1); P(DO3A-Gd3+)具有显著的MRI造影增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DO3A-Gd3+)是一种优异的MRI造影剂,具...  相似文献   
97.
通过疏水絮凝实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微细粒黑钨矿的疏水聚团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H为8.0~8.5时,油酸钠诱导黑钨矿表面疏水并产生疏水絮凝行为,微细粒黑钨矿疏水聚团D50与油酸钠的质量浓度和搅拌强度正相关;油酸钠体系中黑钨矿颗粒间具有较强的黏附力,疏水作用力是疏水聚团形成的主要贡献成分;搅拌装置中形成的强湍流流场环境有助于矿物颗粒的相互接触与能量传递,增加颗粒碰撞黏附概率;在流场高剪切力和油酸钠诱导疏水力共同作用下促进了微细粒黑钨矿形成大而稳固的聚团,与常规浮选相比,疏水絮凝浮选WO3回收率提高了12.04%.  相似文献   
98.
为未来改善生物炭和有机酸共存的土壤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有必要探究生物炭和有机酸共存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采集不同深度的黄棕壤,选择柠檬酸和苹果酸这2种酸进行试验,除对照外共设置8个不同处理方式,分别是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表土加柠檬酸处理、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表土加苹果酸处理、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底土加柠檬酸处理和不施加或施加生物炭的底土加苹果酸处理。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施加2种有机酸增加了土壤中的铁和锰的溶出,且柠檬酸处理的土壤溶液中的铁和锰含量高于苹果酸处理;(2)由于底土和表土存在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了铁和锰的溶出量,底土溶液锰的溶出量高达0.34 mmol/L,而表土溶液铁的溶出量高达0.7 mmol/L;3)2%的生物炭没有完全阻碍两种有机酸对微量元素的溶出。结论 有机酸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铁和锰,其活化效果与有机酸种类、浓度、金属、土壤酸碱度有关,且生物炭的施加对阻碍有机酸活化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99.
通过分析各类真核生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与结构,得出这两种细胞器基因组都有小基因组与大基因组两种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结构特点,从而都是通过两种进化途径从它们各自祖先的基因组发展成为现代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结论。比较细胞器基因组与核(类核)基因组的存在和性质,发现类似的两种途径同样可以说明核(类核)基因组的进化。结合这三种基因组的起源问题,提出了一个生物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的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100.
生物导热基本方程的一维不定常解析解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目前比较通用的3种生物导热基本方程-Pennes方程,王补宣方程和Chen-Holmes方程,以及在考虑热波效应时这3种方程的改进形式,都给出了其一维不定常特例下可能的解析解,据知,以前还没有发表过这么完善的解析解,它们除有其不可代替的理论价值外,还可以作为标准解来校验目前日益发达的数值解以及代为基础来研究计算传热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另外,文中有些求解无方法也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