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如果你体内的10兆细胞被蒸发,头发、指甲以及其他的一切组织都不复存在了,此时绝不会什么也没留下:一个由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潜伏在体内的微生物组成的生物圈会悬浮于空中,并勾勒出你的皮肤、肺和消化道。即使你死了,你的生物圈还是会留存下来。  相似文献   
82.
地球之痛     
科学家把地球分为4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它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孕育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他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  相似文献   
8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在那里,人们将可持续发展付诸实践:在追求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目标的同时,保存了珍贵的自然空间,既让今天的人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又让明天的人们同样能够幸福地生活。德国的14个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中涉及的440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4.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麟 《广东科技》2006,(8):140-140
1.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著名的“IntroductoryRemarkson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科学,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85.
根据科学家对化石研究的结论证明,地球上的生命已经有35亿年历史,当然,最早时期的生命只是最简单的藻类单细胞原生物生命,现在为止的地球生物圈内存活着30多万种植物和100多万种动物。这些物种历经了上亿年的遗传和变异过程的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也有自然界原始地质隔离和人为隔离的环境因素条件,这些生命物种就不断地  相似文献   
86.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地球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 ,其基本特征是从以分析为主向以综合为主的方向转变。综合是有层次的。首先是在单个地球圈层层次上 ,如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假说的建立 ,使人们认识到岩石圈是一个不断产生和消亡的有机整体 ;再到多个地球圈层层次上 ,如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 ,它以多个地球自然圈层构成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开始实施的地圈生物圈计划 ,就是以它为指南。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大地球科学[2]但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几乎与此同时 ,中国有些学者已开…  相似文献   
87.
蒋高明 《科学通报》1997,42(4):434-438
植物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表现在短期反应和长期适应两个方面。在短期反应方面:(1)光合作用起初随CO_2浓度升高而得到促进;(2)但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光合强度下降。这种现象主要与实验控制条件如光照、水分、养分及植物的生长空间受限有关。因而在对全球变化引起的植物适应研究方面,进行长期反应即适应(Acclimation)实验研究更有意义。但目前所进行的有关研究,植物生长的空间仍很小,且对幼苗处理为主,不能进行较大植株(尤其是高大树木)的实验。生物圈二号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28hm~2,植物生长空间12.9×10~(14)m~3。原设计目的是为今后太空探险作准备,试图寻找适应人类生存的人工生态系统。但住人封闭实验后,CO_2浓度升高很快。1991年6月为500μmol·mol~(-1),到1992年2月即达到2500μmol·mol(-1);1993年2月升至4000μmol·mol~(-1);以后CO_2浓度维持在1000(夏季)~4000μmol·mol~(-1)(春季)之间。封闭实验2.5年后即不再继续住人实验。但是,生物圈二号却提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场所。里面的植物生长在很高的CO_2浓度里(平均>2200μmol·mol~(-1)约4.5年,且大多从种子或幼苗开始生长。生物圈二号内有热带雨林、沙漠、萨王纳群落、红树林、海洋、农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约1000  相似文献   
88.
讨论了地史中主要生物类型出现,生物爆发和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聚群绝灭等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关系,这些生物圈事件包括生命起源与无核生物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出现,后生动物的出现,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大爆事件以及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在讨论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的可能原因时,把地内原因与地外原因结合起来,阐述了地史中生  相似文献   
89.
讨论了地史中主要生物类型出现、生物爆发和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等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关系。这些生物圈事件包括生命起源与无核生物的发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出现、后生动物的出现、带壳后生动物的出现、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大爆发事件以及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在讨论显生宙5次大的生物集群绝灭的可能原因时,把地内原因与地外原因结合起来,阐述了地史中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事件乃至地外事件之间的耦合效应。但是目前还难以识别事件形成的初因,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来解决  相似文献   
90.
田军  拓守廷 《自然杂志》2015,37(4):239-250
新十年国际大洋发现计划(2013-2023)以探索深部了解整个地球系统为目标,围绕气候与海洋环境、深部生物圈、地球内部与表层连接、灾害与观测等四大科学主题,预测未来,预警灾害,提出了14个前沿科学问题。继板块构造学说掀起地球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之后,科学大洋钻探将触发地球科学领域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