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万寿菊、满天星快速繁殖的培养基.矮壮素可使满天星和万寿菊丛苗数量减少,植株生长明显受抑制,使其节间缩短,叶片增厚,叶色浓绿.矮壮素还有使万寿菊根系发达粗壮,分支较少的作用.500mg/L的矮壮素比较适宜矮化培养,既达到了矮化的效果又不至于阻碍植株正常生长,且试管苗株形紧凑、美观.  相似文献   
32.
对不同砧木对红松异砧嫁接苗的影响作了研究,为红松异砧嫁接中砧木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李琳  王慧 《西宁科技》1993,(1):23-23,20
  相似文献   
34.
以4~5年生甜樱桃幼旺树为试材。在果实采收后(新梢旺长前的20cm左右)的6月14日,按树冠投影面积用0.5、1、1.5、2g/m~2的多效唑,进行土壤根施试验处理。通过3年试验表明:各处理均明显抑制新梢顶端生长、节间缩短、叶片增厚,短枝量,特别叶丛枝明显增多,增加营养物质积累,新梢停长早、防止了抽条和死株。花芽形成效果比对照增加6~8倍,单果重平均增加37~75%。按1g/m~2的施用量,株产增加1~1.5倍;平均亩产增加2.64~5.17倍。试验表明:以土施1g/m~2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郝清泉  张智锋 《科技信息》2011,(36):436-436
本文以商洛立地、生态气候条件为依据,具体介绍了“核桃装土保湿插皮舌接法”和“塑膜扎封插皮舌接法”两种高接换优技术及接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6.
甜樱桃栽培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焕  赵春燕 《甘肃科技》2010,26(17):176-178
近年来,我国甜樱桃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为正确引导甜樱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甜樱桃的生产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地区甜樱桃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栽培甜樱桃所需的生态条件,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7.
(一)砧木苗的管理 澳洲坚果种子消毒(或在多菌灵4%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后经沙床催芽、移栽后在其苗期肥培管理12-36个月内,直径达到0.7~1.5cm的都可进行嫁接。嫁接前2~3个月内应适时、及时浇水、施肥,除尽圃地杂草,对全园苗木进行去弱留强抹芽(或修剪),喷杀虫、  相似文献   
38.
板栗在海拔1500-2800米之间适宜生长。选择良种育苗,用优良品种嫁接,采用4×5m、5×6m、塘深宽lm,表土回塘,对板栗苗进行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可以获得板栗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9.
“龙冠”是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大粒甜樱桃新品种:该品种填补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甜樱桃适栽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40.
大果个要大。如红富士苹果单果重要达到200~300克,即横径80-85毫米。果个大,其固有的色泽、风味、汁液、肉质、糖酸度等优良性状都会充分表现出来。增大果个的具体措施:1.采用矮化树建园。2.加强肥水管理。秋季要施基肥,萌芽前追施氮肥,7月上中旬追施磷、钾肥。3.留壮枝结果,但结果枝与母枝的粗度比要在1:4以下。4.疏花疏果。严格疏花疏果,控制产量。疏掉质量不好的花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