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2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2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35篇
综合类   364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分别运用了4种数学模型 ECAH模型、Harker & Temple模型、BLBL模型以及McClements模型研究了声波在超细颗粒悬浊液中传播的衰减和相速度,对各种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各种衰减机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结果对将超声方法用于悬浊液和乳剂中的颗粒粒度、浓度测量的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去甲柔红霉素电离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研究了抗癌药物-去甲柔红霉素的电离常数。配制了一系列pH值的去甲柔红霉素溶液并在去甲柔红霉素的特征波长485nm处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变化求得去甲柔红霉素的pHa值。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3.
详细地推导了回转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方程,对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轨迹.特别是在考虑颗粒形状对阻力影响的情况下作了一定程度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与球形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比较,并作了适当的分析.此外,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此类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4.
利用RV20-M型转子粘度仪测定了玻璃珠-甘油体系的表观粘度,提出了体系表观粘度的关联式。并对单颗粒-流体系统的Re数和粒子的曳力系数进行修正,给出了一个适用于Re_m<2×10~5的多颗粒-液体系统中粒子曳力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5.
本文应用局域场近似和Maxwell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给出了光在由具有一定厚度界面层的非线性颗粒组成的复合介质界面上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196.
利用高温超导Y1Ba2Cu2O7多晶样品制备了颗粒边界弱连接结,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观察到在有外磁场和微波幅照时,结的I-V特性曲线上出现了“亚谐波”感应台阶,台阶序号为1/2、3/2等半整数。  相似文献   
197.
浓颗粒介质中的声传播和参数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8.
本文用最优化理论中的Powell直接法求激光粒度仪中的颗粒尺寸分布。数值模拟及对标准颗粒的实测表明,该算法的计算精度高,能较好地解决粒度仪通常存在的计算结果随初始设定值变化的多值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9.
本文系统讨论了界面极性相互作用理论及其在细粒浮选研究中的应用。亲水矿粒间水化排斥作用及疏水矿粒间疏水吸引作用主要归因于颗粒间界面极性相互作用。通过测定矿物在已知表面能参数的液体中的接触角,就可确定矿物的表面能参数值。由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确定水化或疏水相互作用能量常数,从而计算颗粒间水化或疏水相互作用能曲线,利用EDLVO理论能很好解释矿粒间的凝聚、分散行为。  相似文献   
200.
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速抽气采样法测定了旋风分离器内颗粒浓度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由中心到器壁.颗粒浓度逐渐升高.不存在以往分离模型中常用的横向完全返混.沿轴向由排尘口到排气管下口.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有一个最低点.它靠近排气管下口.这说明一定的分离空间高度有利于返混颗粒的二次再分离.实验表明.顶灰环、短路流及排尘口返混是影响分离效率的不利因素.改变分离器入口面积及排气管下口直径对分离空间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利用颗粒浓度分布曲线计算分离效率,其计算值与用称重法所得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