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228篇
丛书文集   275篇
教育与普及   1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6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75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由于教育创新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我们必须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模式,在教育创新中强化求实思维、目标思维、主体思维、超越思维和辩证思维,才能在整体上全面实现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32.
讨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3.
90年代,中国陶艺创作面临着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国艺术进入一种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艺术被不设防的带入一个这样的时空,技术理性、消费主义和权力话语共同控制的世界,一个后殖民生产和重建民族文化记忆的年代.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是一个前现代、后工业社会,本土化、全球化、民族化、世界化等各种因素共时共存的复杂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特有的文化、社会问题。而值得中国陶艺界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陶艺究竟应谊以什么样的文化品位面世,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呈现?是以西方社会审美标准和兴趣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为基础,或是以现实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审美心理为基础呢?  相似文献   
13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地理课程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提出了教师的创造性、激发兴趣、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5.
翻译和思维逻辑有极其紧密的联系。逻辑活动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原语和译 语间进行思维逻辑的转换。从三个层面上阐述了逻辑转换在翻译中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词义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译语 句子表达的作用和逻辑对从篇章结构角度检验译文的正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C++程序设计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形成的面向过程语言的思维定势,根据C++面向对象的特点,运用求同存异与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放型思维.  相似文献   
137.
吕斌 《科学之友》2005,(9):61-61
细菌是生物.是自然界的种生态,它要生存,要延续.这是必然的。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细菌就必然产生耐受抗生素的本领,人类不可能在自然界中把细菌消灭掉,对于自然界,细菌和人类是平等的,完全消灭细菌不符合自然规律.况且人类还需要很多益菌,因此人和细菌必须共存。  相似文献   
138.
“在条件A之下,会产生哪些、什么样的结果B”的问题,就是发散思维型的问题。若其中的条件A带有某种不确定成份,这就构成一种“条件不完全确定的发散思维型数学问题”。这种问题求解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许多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相当高的教育价值。本文以实例为基础对此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9.
还原论思维方式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原”一词有多重含义,通常被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本体论还原,方法论还原和理论还原,在我看来,本体论还原不过是唯物论二,一个基本命题,而方法论还原也仅仅是分析方法,没有会么新意,实际,还原论者真正关头的是理还原,而这又被证明是失败的。因此,我主张科学在未来世纪的进步取决于人们摆脱还原思维方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0.
着重指出,直观体验思维的本质在于通过“比类取象”的途径,建立人对自身体验与对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从中把握作为有机整体的人自身以及外物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直观体验思维在认识各种有机整体宏观特征和各种有机联系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它有地发现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很多靠形式抽象思维难以察觉的特征,在对有机融化的认识上达到知、情、意相统一的境界,从而获得一种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曾在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