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7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0篇 |
丛书文集 | 176篇 |
教育与普及 | 14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5篇 |
现状及发展 | 23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3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88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单分散性载药缓释微球作为新型药物释放系统已成为缓释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传统制备方法获得的载药微球大多存在大小不均一、粒径分布宽、载药量低、缓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微流控液滴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可以控制液滴形成的过程,成为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单分散性载药微球的新方法,在制备粒径均匀、具有特殊性能等载药微球方面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从传统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存在问题入手,简述微流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液滴微流控制备载药微球的基本方法与类型,体现微流控技术相比传统制备技术的优势,即可以制备得到粒径均一、大小组分可控且呈单分散性的药物可控释放微球。 相似文献
42.
43.
通过三嵌段共聚物P123和PAA两种超分子在乙醇中形成协同模板体系,以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中空介孔SiO_2微球.通过溶液吸附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纳米ZnO负载在SiO_2中空球结构中获得ZnO@SiO_2纳米粉体.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静态氮气吸附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带隙宽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负载的方式,样品的比表面积从208 m~2/g提高到253 m~2/g,孔径分布更加均匀,纳米ZnO高度分散在SiO_2载体中,提高了样品的紫外光催化活性.通过在不同乙酸锌浓度下制备的样品对比表明,在40 mmol/L物质量浓度的乙酸锌溶液中所制得的紫外光催化活性最高,在100 min内可以有效降解亚甲基蓝溶液. 相似文献
44.
郝玉华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17-20
在二维非球谐混合势V(r):ar^2 br^-4 cr^-6的情况下,运用函数变换求径向本征函数,得到非相对性薛定谔方程一个完备的精确解,其中此势的参数a,b,c满足一些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45.
通过4种穿水冷却工艺生产20mm热轧GCr15轴承钢棒材,研究了穿水冷却对热轧及球化退火、淬回火热处理后轴承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前后均采用穿水冷却,控制终轧温度在800~860℃,上冷床返红温度为620℃,能明显降低先共析碳化物及珠光体相变温度,减小热轧轴承钢中先共析碳化物厚度、连续度及珠光体片层、球团大小.退火及回火组织中碳化物厚度减小,均匀性增加,防止了粗大未溶网状碳化物的遗传.热轧及热处理后轴承钢抗拉强度及面缩率均增强. 相似文献
46.
SEM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carbon layer structure of mesocarbon microbeads heat-tr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Tongqi WANGChengyang LIUXiujun ZHENGJiaming WANGHu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4,49(11):1105-1110
Mesocarbon microbeads (MCMB)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excellent sphericity and no obvious conglutination have been prepared with a coal tar pitch containing quinoline insolubles (QI) as the raw material.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MCMB.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EM technique shows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MCMB clearly in the form of micrographs even when the structure of MCMB is complex, while the optical technique is useful for analysis of the regular structure of the mesophase spheres but cannot be effectively used to analyze either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green MCMB or the structures of the further heat-treated on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 layers, the structures of the as-prepared MCMB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could be classified as (I) Parallel Layer type structure and (2) Bent Layer type structure with the carbon layers gathering at one or two points in the MCMB. In the experiments, SEM is also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of MCMB that are heat-tre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CMB without any further heat-treatment show no layered-carbons, while the ones heat-treated at temperaturehigher than 1000℃ exhibit obvious layered carbons across their sections. When increasing the heat-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carbon layers become thinner and flatter. 相似文献
47.
某些微生物是高质量油脂的生产者.微生物油脂不仅有益健康,而且是生物柴油潜在的油脂来源.中国是个油脂资源缺乏的国家,开发微生物源油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产油微生物——高山被孢霉菌为出发菌,以单细胞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率为筛选目标,采用二步离子束诱变-筛选的策略,获得了高产菌株.研究了高产菌株的营养需求,创建了重复利用提油后的残体(菌粕)合成微生物油脂的技术.针对丝状真菌高密度发酵的传能和传质问题,研制了6×50和4×200m3大容量专用反应器组,单位发酵容积生物量达38.2g/L(发酵液)、油脂20.67g/L.其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花生四烯酸产率最高达9.89g/L,平均为8.97g/L.花生四烯酸提取和精炼后的残油转化为生物柴油,主要指标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48.
49.
研究了由一类各向同性不可压缩Ogden材料组成的球壳在突加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有限振动问题。首先利用平衡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得了球壳径向对称运动的微分方程,证明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拉伸载荷未达到这个临界值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球壳的内表面将做非线性周期振动;当拉伸载荷超过这个临界值时,球壳最终会破裂。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50.
利用GPS/GLONASS地面观测站以及其它仪器的观测资料所得到的全球电离层图,计算出球系数序列。对球系数序列采用二元(太阳黑子,10.7cm的太阳辐射能量)线性回归分析、周期函数拟合、AR模型的Burg算法预报等数据处理方法进行预报,最后得到了全球电离层预报模型,并给出了精度评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