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深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白云凹陷的深部地壳结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黄春菊  周蒂  陈长民  孙珍  郝沪军 《科学通报》2005,50(10):1024-1031
以过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部的第一条长电缆深反射地震剖面(14 s)作为研究的基础, 对该剖面进行了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及精细地震解释, 探讨了白云凹陷的深部构造特征. 该剖面深部反射特征非常清晰, 莫霍面表现为一个起伏不平、厚薄不一的“层”, 其厚度可达1~3 km. 地壳厚度从陆架、陆坡向海盆明显阶梯式减薄, 在白云主凹的沉积中心处仅厚7 km左右. 在剖面的最东南端下陆坡部位, 深部(10~21 km)有三个略显起伏、彼此大致平行的强反射条带, 推测为莫霍面之下存在俯冲洋壳的显示. 在白云凹陷可能存在深大断裂, 凹陷的持续强烈沉降可能与深大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2.
夹层分布研究对海相砂岩老油田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在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法识别和追踪单井夹层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井-油藏”相互验证夹层定量表征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X油田潜力油层夹层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包括成因、厚度和分布范围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X油田主要发育钙质夹层和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厚度范围0~2 m,连续性差,主要发育在河道微相顶、底部及河口坝微相顶部。泥质夹层发育于海泛、堤岸和前积沉积环境,其中海泛成因夹层连续性相对较好。A、B、G油层夹层相对比较发育,平均厚度2 m,连续性好,分布范围广。本文以微相控制夹层成因分析为基础,结合测井夹层识别和空间追踪结果,辅以油藏生产动态验证,建立了“地质-测井-油藏”相互验证夹层定量表征一体化创新技术,对类似油田夹层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珠江口盆地NSQ2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根据相对海平面变化进行分类的一种三角洲类型,是指发育于大陆架边缘、越过大陆坡折向陆坡延伸的三角洲。借助岩心资料、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NSQ2低位域的沉积物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时存在陆架边缘三角洲。因为从地震剖面上可见前积体越过陆架坡折继续向盆地进积,形成向海和向陆减薄的楔形体;从岩心上可见砂泥岩交互的三角洲前缘前端的滑塌体和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的重力流沉积;在测井曲线上,可见典型的漏斗形,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沙坝序列及块状箱形重力流水道;在平面上,其砂厚图主要呈弓形或新月形状。综合这些特征认为NSQ2低位时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并且总结了该地区的稳定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4.
利用多种频谱分析方法,对珠江口盆地Langhian阶韩江组三角洲相硅质碎屑岩及浅海相碳酸盐岩韵律性交替地层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然后选择最新天文周期解决方案中的北纬65°夏半年日照量曲线及斜率曲线作为目标曲线,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天文调谐,得到高分辨率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韩江组地层旋回受天文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利用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进行的定年结果与前人利用古地磁对南中国海相邻盆地的定年一致;通过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求得的研究层段高分辨率沉积速率变化与天文轨道周期偏心率曲线可以对应,推测沉积速率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是405 ka长周期偏心率。  相似文献   
25.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6.
通过观察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结合该区碳酸盐岩层序划分方案,探讨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岩相发育特征,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发育生物礁灰岩及生屑滩灰岩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等孔隙类型。在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潟湖相、台坪相致密灰岩,偶夹台缘滩、台内滩等灰岩储层,后期往往受到成岩埋藏作用的改造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该区碳酸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在高位体系域Ⅳ级海退半旋回暴露条件下形成的次生孔隙、受礁滩相带控制的原生孔隙及其他溶蚀作用控制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27.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27-1井区作为潜山油气储层,压裂层段厚度大、层数多、非均质性强、压裂改造难度大,对于人工裂缝的在潜山储层中的拓展延伸规律认识困难。针对此问题,首先建立动态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与静态岩石力学数据协同校正,建立一维岩石力学剖面;结合深部成岩理论,建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真实模拟研究区块成岩环境;最后基于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研究排量、液量、砂比、前置液占比、射孔层位厚度等参数对裂缝纵向和平面延伸规律的影响,优化压裂设计。结果表明,惠州27-1区块,杨氏模量平均值为45.47GPa,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100.91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平均值为80.98MPa,泊松比平均值为0.30。排量6-7(m3·min-1)、液量600-700m3、砂比10-15%、前置液比例50%-60%、射孔厚度8-11m为最优施工参数,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各种层序界面,并进一步识别出大量深水扇沉积体,这些深水扇体由众多的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和下切水道构成。盆底扇和斜坡扇多期叠加,平面上成朵叶状,并与下切水道相连。综合分析白云深水扇的成藏条件,得出控制深水扇成藏的关键要素有两点:(1)由断层、不整合面、横向连通的砂体以及流体底辟带组成的发达的输导格架,特别是能与深水扇相连的断层与流体底辟带,是深水扇油气成藏的关键所在;(2)油气运移的动力,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曾经历了三个地层压力演化旋回,超压的累积和释放对深部烃源岩的排烃并向深水扇体中运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压溶裂缝和溶蚀裂缝。珠江组灰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其中台缘堡礁、台内点礁物性最好,生屑滩次之,斜坡塔礁、台坪物性较差。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主要是沉积物暴露遭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受沉积作用和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的控制,对珠江组灰岩储层具显著影响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胶结作用等。东沙隆起珠江组最有利灰岩储层为藻屑、生屑灰岩发育的礁滩相。  相似文献   
30.
 番禺低隆起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目前已经在该区发现了多个气田和含气构造,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200亿m3,成藏条件非常有利。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目前面临着可供钻探的构造目标越来越少的难题。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钻井、古生物、测井等资料,开展层序划分对比工作,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研究区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等时地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构成、分布特征及演化、有利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今后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