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在20世纪西方美学流派中,现象学美学是其中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正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个运用现象学哲学的原理考察美学问题包括音乐美学的学者。他的论著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茵格尔顿就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提出的"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的论断以及围绕这个问题对音乐作品本体特性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阐述,构成了他的现象学音乐哲学思想的基本观念。相信对他的美学思想的研究会给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音乐美学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2.
现象学是现代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海德格尔着眼于对技术的形而上的分析,伯格曼和伊德则实现了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克努斯和斯蒂格勒在现象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技术的两条新的路径。有别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纯粹形而上的追问,当代技术哲学转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利用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从伦理、政治、工程和日常生活等多个角度展开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胡塞尔是第一个用"现象学"来表示一种严格规定的哲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哲学家。现象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现象"的学说。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实事本身",即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把所有哲学概念回溯到它们在直观中的最初源泉上去,把认识的客体限定为具有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对象,否定认识超越的可靠性,彻彻底底地将研究范围严格限定在绝对内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4.
现当代西方文论对于科学性的普遍意义格外迷恋。现象学运动的兴起便反映了这种对科学性的推崇。胡塞尔以现象学还原得出先验主体为这种科学神话确立基础,现象学文论则以再现作者意识深层结构达到批评的完全中立来响应这一科学神话。海德格尔、萨特、庞蒂、利科却分别从时间性、存在主义、主体间性、诠释学等方面消除了先验主体的地位。德里达则解构了现象学的客观科学性根基。现象学文论所迷恋的普遍意义这一科学神话也就破灭了。  相似文献   
25.
窦红梅 《甘肃科技》2016,(16):75-77
现象学至少带给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达研究领域两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其一,是它的"本质直观"方法。其二,是它的"回到事情本身"方法。同时,现象学对课堂上教师情感表达研究的启示是:立地在课堂教学场,对教师情感表达本身进行反思,重新理解教师情感表达的意义,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自然健康地进行情感表达,这对于当今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随着当下哲学对话的进行,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逐渐成为领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命运性契机。"此在"的绽出之生存堪为打开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钥匙。在此开启中,"实践本体论"获得了敞开自身的历史机缘。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原初基础,实践之"活动……出来"的品格,即它对现存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个人"的开启和塑造,成为理解"实践本体论"的突破口。自此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才是可以理解的。当下,"实践本体论"需要的不是被超越,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因为只要实践的生成性品格尚未完成,"实践本体论"就没有被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7.
具身AI(embodiedAI)(又称行为主义AI)的很多灵感源自现象学对经典AI的批判。现象学关于人类智能的洞见——非表征性、具身性、在世界中的存在,都转化为了具身AI的设计原则。具身AI的发展和成熟,不仅是对现象学哲学的实证,也是对现象学实践的重大发展。蒙在现象学脸上的神秘面纱,通过具身AI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揭示。因此,具身AI是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学实践。尽管当前的具身AI,还不能完全体现现象学对人的理解并克服经典AI的难题,但不容质疑的是:具身AI进路使人类向着真正理解和模拟自然智能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8.
文化意识行为是人类的顶级精神能力.它涉及心脑系统的多种复杂结构与功能.其中,主体的意识体验动用了具身感知机制,需要大脑进化出功能独特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意识体验的知性图式则基于主体对情感记忆、自传体记忆和本体感受虚拟运动的经验等多种信息的定向重组与加工过程,借此形成共时空、形而中和概象化的知觉图式;意识体验的理性过程,又需要前额叶的背外侧正中区、腹内侧正中区和眶额皮层区的互动互补与协同反应,并以涌现"间体世界"和"镜像时空"作为心理操作的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29.
文献计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相关反思则主要聚焦于技术本身及其应用。文章旨在进一步从现象学教育学视域审视文献计量技术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的局限。基于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关联域“自我—我思—所思”理论框架开展应然分析,同时以优质教育综述研究案例为实然对照,反思文献计量技术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在“提出研究问题”“进行专业遴选”“开展深度分析”3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文献计量技术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的3点建议。第一,教育综述研究应在已有文献材料基础上,尝试回答更为综合的、根本的教育问题;教育综述研究伊始即表明对“教育生活世界”而非教育文献材料的核心关切,明确提出研究问题,并对其中包含的概念进行操作性界定。第二,基于研究问题确定兼顾代表性与全面性的文献检索标准,尽可能不遗漏“文字记号”不同但与“教育生活世界”符合的文献材料;针对检索所得文献材料,确定定性的文献纳入标准;针对纳入分析的文献材料,确定定量的质量评估标准。第三,秉持现象学态度悬置自身观感,将文献计量技术与内容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相结合,基于“移情作用”实现对教育文献材料及其“教育生活世界”的“解释性理解”,深度分析教育文献材料的原...  相似文献   
30.
作为现代性展开途径和成果的现代工程不仅建构了一个现代世界,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打造和型塑了现代生活秩序及生活样式。但是,现代工程给当代人带来的生存困境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对工程的研究与追问在进行实证考察的同时,还需要哲学的反思与人文关照以唤起人们的"急难"意识,寻求拯救现代性的方案。就是说,在人文视野下理解与阐释工程,开启现代工程批判亟待课题化,而完成这一研究任务既要探究诸种可能的研究进路,又得解决多种视域和阐释原则的统一性问题。在现象学始源性追问下,有必要把生存论解释原则贯彻到工程的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以及工程伦理研究等各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