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拟从犯罪学学科定位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差异,来简单阐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知觉--唐·伊德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之后的很多技术哲学家沿着海德格尔开启的思路,将技术哲学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伊德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现象学引进了技术哲学。但伊德同时也指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对技术与知觉关系的认识。伊德借助胡塞尔、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论证了知觉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的知觉的,从而实现了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二是对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的影响。在教育研究中吸收现象学方法将有可能调节以往教育方法上的争论,改变传统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则有利于我们理解对"教育是什么"这类本质问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5.
希兰的知觉诠释学-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的诠释学-现象学是希兰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希兰用海德格尔生存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为知觉的现象学分析奠定了本体论基础。希兰知觉诠释学-现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觉的诠释学属性、知觉的现象学结构、知觉知识的必然性与多元性等。希兰的知觉诠释学属于多元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6.
文献计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相关反思则主要聚焦于技术本身及其应用。文章旨在进一步从现象学教育学视域审视文献计量技术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的局限。基于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关联域“自我—我思—所思”理论框架开展应然分析,同时以优质教育综述研究案例为实然对照,反思文献计量技术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在“提出研究问题”“进行专业遴选”“开展深度分析”3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文献计量技术应用于教育综述研究的3点建议。第一,教育综述研究应在已有文献材料基础上,尝试回答更为综合的、根本的教育问题;教育综述研究伊始即表明对“教育生活世界”而非教育文献材料的核心关切,明确提出研究问题,并对其中包含的概念进行操作性界定。第二,基于研究问题确定兼顾代表性与全面性的文献检索标准,尽可能不遗漏“文字记号”不同但与“教育生活世界”符合的文献材料;针对检索所得文献材料,确定定性的文献纳入标准;针对纳入分析的文献材料,确定定量的质量评估标准。第三,秉持现象学态度悬置自身观感,将文献计量技术与内容分析法、主题分析法等相结合,基于“移情作用”实现对教育文献材料及其“教育生活世界”的“解释性理解”,深度分析教育文献材料的原...  相似文献   
7.
高阶表征理论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状态需要被另一个高阶心理表征。简单性论证和现象学论证是它的两个主要论证,它们的策略是先把意识看作高阶心理对低阶心理的觉知,然后用表征来定义觉知,最后把意识状态解释为高阶心理以低阶心理为表征对象的再表征。简单性论证的问题是没有进一步澄清表征的过程,现象学论证则没有充分说明自我表征命题如何从经验判断过渡到必然性判断。高阶表征对意识解释的实质是把意识状态看作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表征关系,但对其中的表征机制这一核心问题缺乏详尽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性展开途径和成果的现代工程不仅建构了一个现代世界,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打造和型塑了现代生活秩序及生活样式。但是,现代工程给当代人带来的生存困境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对工程的研究与追问在进行实证考察的同时,还需要哲学的反思与人文关照以唤起人们的"急难"意识,寻求拯救现代性的方案。就是说,在人文视野下理解与阐释工程,开启现代工程批判亟待课题化,而完成这一研究任务既要探究诸种可能的研究进路,又得解决多种视域和阐释原则的统一性问题。在现象学始源性追问下,有必要把生存论解释原则贯彻到工程的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以及工程伦理研究等各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意向性概念一直是西方学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学界是在现象学视域下理解意向性概念的。寻求美学突围的学术追求尤其要反思和警惕这一概念的西方学术理路,同时努力捕捉中西文化、思维的恰切点。以实验性的态度重塑东方关学。  相似文献   
10.
F.马特恩斯 编 新的思想需要新的语言,这是来自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在他的“对第二批判介绍”一文中传达的信息。本书的开篇是编辑撰写的,标题为“介绍性评论:胡塞尔思想中语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