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0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探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情绪与网络自我表露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线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对2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TAL中的特质焦虑问卷与改编后杜晶的网络自我表露问卷回收数据.结果:(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焦虑情绪均有显著差异.(2)男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水平和焦虑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和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2.
20世纪70—90年代旅德游记作品塑造了冷战时期以及冷战结束之后的德国人形象,描述了不同类型的德国人物特征。随着中国学人对德国社会的了解不断深入,德国人的形象也得到了全面而客观的展现。德国人形象的塑造与变化反映了中国学人对西方现代性的认知、想象与理性思索,呈现了中国学人的主观诉求与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学人在文化自觉中的体验、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以及对现代性道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963.
近年来,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之一——焦虑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鉴于在外语学习当中,听力这项语言技能挑战力十足,所以本研究对民族院校18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焦虑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实证分析,着重考察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焦虑状况,以及听力焦虑和外语学习焦虑、听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中度的听力焦虑,且与外语学习焦虑既相关又有区别,听力焦虑与听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64.
观察心理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疼痛的影响,确定心理护理对创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创伤骨二科收治入院的患者160例分成2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不良心理反应及疼痛等情况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状态的变化,定期做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12h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实验组分值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实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减轻,量表评估结果改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和疼痛,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65.
朱自清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批评家,他的小说批评注重对小说“趣味”的无限追求,表现时代、关注现实人生,为小说发展指明出路。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小说“现代性”的揭示,为当时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966.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道家和禅宗确实均以不同的方式开辟出了走向审美生存的理路,但诸多在“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现代阐释”名义下对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言说,事实上是对审美现代性的严重误读。以审美的方式来回答、解决生命意义问题,只是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审美主义的重要面相,而不是审美现代性的圭臬。中国古代审美主义面对复杂生命之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撤退的姿态,这种无视尖锐繁复的内在生命张力的审美理想,与现代审美精神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967.
“曼德维尔悖论”尽管在形式逻辑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从感性的“私恶”出发论证公共理性产生的独到视角,使其在近代伦理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转折性地位。通过对私恶与道德、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探讨,从道德实践的动机、现实物质基础与效果三个维度理解公共理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可以形成对“曼德维尔悖论”的批判性认识。在理论上,“曼德维尔悖论”使近代伦理学研究开始关注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为英国功利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问题导向,化解了动机论与结果论的片面性,为解决动机与效果间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方案。但该理论本身也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阶级的局限使曼德维尔将恶的产生仅仅归结到人性,并寄希望于“优秀政治家”的善良意志,因而无法像马克思那般深入到历史本质性维度发现“资本逻辑”的影响并提出变革不合理社会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968.
为解决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难题,伍尔夫在小说叙事活动中采用了一种超感官知觉叙述策略。这种叙述策略,把人的审美体验从纯粹的、主观化的感官域扩充至非感官域的超感官知觉域,她的每部小说在构成上也因此展现为从繁杂和割裂的自存性叙事转向综合和协同的依存性叙事。在《海浪》和《弗勒希小传》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同质化功能,去谋求人与世界的共存;在《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连续化功能去谋求人与集体的共通;在《远航》和《奥兰多传》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统一化功能,去谋求人与自身的共融。伍尔夫采用超感官知觉叙述,其目的是克服西方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局限及其多重二元分裂性后果。  相似文献   
969.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