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482篇
教育与普及   3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4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91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864篇
  2008年   1006篇
  2007年   970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与在教育系统的应用 ,传统的学校教学活动已经从学校集体教学发展到家里个人网上学习的新型模式 ,即E -Learning[1] 。当然 ,那种传统的一本教材 ,一本备课本 ,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陈至立曾讲过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 ,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 ,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得以满足 ,学习选择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2.
13.
重庆健身健美操教练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健的体魄是一个民族兴旺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健美操在重庆市各健身俱乐部也开展得很好,参加锻炼的人数一直高居其它项目之首.而健美操教学的内容和教练的素质是这项健身活动能否科学、健康开展的关键.调查发现,重庆市的健美操教学及其教练员在知识更新、健身法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调查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教练员资格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速滑教学中对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从健身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形式、动力、目的出发 ,研究健身健美操运动的本质 .结论认为 :健身健美的动作原则是以自然方向用力为法则 ,适合健身健美操的特征形式的 ,安全、有效地实现健美的标准动作  相似文献   
16.
在PPC比赛场上技术实力不相上下的选手,比赛时的成绩会出现明显的悬殊,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这是由射击项目特点决定的。由于心理因素与射击技术紧密渗透,并制约射击比赛中的技术发挥,所以,必须分析比赛中心理紧张的原因和克服紧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Inernet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相继出现。网页制作成为网络教学应用中的热门技术。本文介绍了ActiveX技术,就其在页面上加入一个自制的媒体播放器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亢迪 《科技资讯》2007,(26):141
在新科技时代,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还在初级阶段,各高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就转变思想、创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方面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新诗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中国新诗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城,形成20世纪中国新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