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由于确立了环状糊精有效地制造技术,从而促进了环状糊精的研究及利用的深入发展。目前,环状糊精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等许多领域。尤其在食品方面用量最多,大多被用来改善各种食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本文就环状糊精在食品上的应用实例、使用方法、效果等最近动向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2.
对环状(CH)n分子不可约表示的基的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春宏  高磊 《松辽学刊》2004,25(4):24-25,31
利用体系的对称性,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对环状(CH)n分子的不可约表示的基,大大地简化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3.
《世界科学》2004,(3):F003-F003
晶莹的水环 问:有一次,我在温哥华水族馆观看白鲸表演时,看见其中一条鲸在水中吐着环状气泡,这些环状气泡似乎没有受到明显的浮力的作用,甚至能够随水流沉入池底。有些鲸还能够水平地吐出一个个环状气泡,然后将它吸入口中。是否有人对这些有趣的环状气泡做过研  相似文献   
104.
自君子兰(Clicia miniata)在软腐病病株的叶片上,以无菌操作分离到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使植物致病的已知几个细菌属之外的种,其中一株为链球菌属的一个新种——君子兰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niatus Zhou,ping et Shaosp.nov.)另一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对此二菌株的侵染途径与致病规律做了研究,对此二菌株又做了不同浓度的多种药物的敏感试验,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综合防治本病措施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定期喷洒0.05%的百菌清、0.5%的新洁尔灭、减少昆虫叮咬等可预防本病的发生。用0.1—0.2%的百菌清与1%的新洁尔灭局部喷洒数次可治疗患株,特重者可以剪掉病灶,并及时隔离,可以取得显效.  相似文献   
105.
一个典型环状分带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上越 《科学通报》1989,34(1):47-47
一、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地质 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川滇SN向构造带中段的西缘,侵入在太古代康定杂岩与前震旦系盐边群不整合面上。围岩为混合岩和区域变质岩。岩体呈NW向展布,形态为不规则椭圆,南北长9km,东西宽7.5km,面积约60km~2,岩体自中心向周围形成明显的同  相似文献   
106.
以柠檬醛为原料,经胺基化,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环状柠檬酸(α,β-环状柠檬醛)。在胺基化反应中,采用甲胺替代苯胺或乙胺,是合成环状柠檬醛反应的一次改进,通过这一改进,使反应产率有所提高,总收率大于65%,提供一条比较适宜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7.
CH3SH与ClO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3LYP方法和6-311G(d,p)基组找到了CH3SH与ClO反应的6个可能的反应通道,得到了各反应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优化构型.对反应过程中若干关键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反应过程中键的断裂、生成和化学键的变化规律.找到了该反应的"结构过渡态"和"结构过渡区",非平面四元环状结构过渡态的发现拓展了原来对环状结构过渡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8.
东海冷涡上升流的环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年7月东海北部海域水文及化学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在横穿东海冷涡的31°N断面上,冷涡所对应的Po4营养盐高值区位于冷涡中心的两侧。据此推测冷涡上升流呈环状结构,即强上升流区不是位于东海冷涡的地理中心而是位于离中心一定距离处。1998年8月同一断面海洋水文及化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基于上述观测事实,建立了海洋涡旋动力学模型。所求出的解析关系表明:海洋冷涡上升流速度的最大值位于离中心一定距离处。利用实际观测的海洋温度资料诊断计算的上升流分布与实测营养盐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厚壁钢桶约束的含预制孔洞模型的轴向加载试验,研究在有围压高轴向应力条件下,洞壁围岩的环状破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环状破裂是从洞壁剪切破坏带相互交割处开始,向远离洞壁方向开展的以拉为主的破裂,其在洞壁附近近似平行于洞壁临空面.对于近距离双洞隧道,由于两洞间应力场叠加强烈,在高轴向应力下,环状破裂将环绕两洞,呈椭圆形发展;当两洞距离较远,两洞间应力场叠加较弱时,环状破裂带将分别围绕单洞扩展.环状破裂的形成及破裂带间距与洞壁曲率、隧道断面尺寸和岩石材料非均匀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用激光衍射技术测量了水平管内空气-水环状流携带液滴的粒径几何分布特征,得到了Sauter平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体积分数、折算表面积等描述粒径几何特性的参数;用双参数模型描述了液滴粒径的分布,研究了折算气速、液相折算雷诺数对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测量了气液界面波,根据界面结构分析了环状流中液滴携带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