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256篇
教育与普及   10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1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明:杂交种是影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对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2.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从农艺措施与春玉米品质的关系上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设计因素的主次作用,提出了本地区高产条件下春玉米优质栽培的最佳农艺组合。为春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六种花粉挥发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疏水性XAD系列树脂收集花粉自然散发的挥发物,然后利用GC/GC/MS/DS进行花粉挥发物成分的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对六种密源花粉——荞麦、油菜、玉米、党参、葵花、蒲黄花粉的挥发物成分分别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4.
本文报道了用质谱/质谱(MS/MS)新技术直接测定小麦生长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实验采用Cl-MS和CI-MS-MS两种方法,研究测定了两个小麦提取物样品8-NON和NON-2,且生长素用标准样品对照鉴定。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有溶剂提取和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从玉米抗大斑病菌品种“苏玉四号”叶片中初步鉴定了其特异性抗病蛋白,通过与大斑病菌孢子的孵育实验,确认该特异性蛋白质能与孢子产生吸附,并对孢子的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兔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该特异性抗病蛋白质的等电点为5.0。  相似文献   
136.
陈浪  毕世敏 《遵义科技》2005,33(3):29-30,32
应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选择2004年西南地区国家玉米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11个玉米杂交品种,对其产量性状及子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良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百粒重〉生育期〉穗长〉穗行数〉株高〉穗位〉倒伏率。目的是为西南地区优良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高效立体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应用高效立体种植技术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介绍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的种植模式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8.
以水培法研究重金属Cd对玉米幼苗的胁迫伤害及稀土La对Cd伤害的缓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Cd胁迫伤害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株高、主根长下降,叶面积锐减,茎、叶、根的鲜重以及干重明显下降;同时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与超氧阴离子含量、质膜透性及CAT活性增加。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受伤害程度趋向严重;在玉米幼苗上喷施适量浓度LaCl_3(20 mg/L)能缓解Cd时玉米幼苗生长与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图2,表3,参9。  相似文献   
139.
刘文婷  高友军  腾峰  史卿  郑用琏 《科学通报》2006,51(17):2030-2036
以Q105, WW51, 115F, V26-2, 919J为Mutator转座子供体材料, 与本地优良玉米自交系受体材料Hz85, W328以及S-Mo17Rf3Rf3杂交, 获得26718单株的插入诱变F1群体(M1). 田间鉴定M1单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学性状的表型突变, 室内考察突变单株自交果穗M2籽粒性状的突变类型, 并以斑点籽粒出现的频率评价Mu因子的转座频率. 结果表明, 在所构建的Mu介导的玉米插入突变体库中, 以W328为母本(BzBz)的M1群体平均田间表型突变频率为0.07; 以W328 × Mu的M2果穗斑点籽粒的出现频率评价的Mu转座频率为0.121802; 在22500个S-Mo17Rf3Rf3 × Mu单株中, 发现了5个S型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单株, 突变频率为2.2×10-4. 利用优化的MuTAIL-PCR技术分析了99条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 归并整理后获得59条(每条约400核苷酸序列)非重复靶位点序列. 对59条序列非重复的Mu因子插入产生的9 bp靶位点正向重复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Mu的插入有序列热点.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注释了27条与玉米、水稻等植物核苷酸数据库中匹配值较高的功能序列.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将36条单一基因序列定位在玉米遗传图谱上, 有多条Mu插入靶位点序列定位在单个标记位点上. 分析发现, 8条Mu插入靶位点序列的预测功能与其相应的定位标记的功能具有一致性. Mu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与遗传评价为利用Mu转座子进一步发掘玉米基因、深入开展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搭建起重要的技术与材料平台.  相似文献   
140.
ISSR技术及其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简单序列重复区间(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着重介绍了近年来ISSR技术在玉米品种纯度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目标性状基因定位、及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