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4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1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242.
针对山西旱地面积大,干旱、地薄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探索粮食生产作物玉米增产的技术新途径,分别在不同生态区设点,对六种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灰色评估,量化处理,其结果证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具有显的蓄水保墒,增肥改土,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243.
《科技园地》2004,(3):19-19
1.能量饲料的加工利用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等以含淀粉(无氮浸出物)为主的谷物籽实,占于物质的70%-80%所含粗纤维含量较低,营养较高,适口性较好的饲料。  相似文献   
244.
张一帆  郭志弘 《科技潮》2003,(12):27-27
目前,北京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的试验地遍及京郊大地。在这里,你可欣喜地看到专用玉米新品种处处皆是。它们不仅产量高过传统玉米,而且,专用品质好。有蛋白质含量超过12%,适合作饲料的良种;有淀粉含量高达75%,适合做淀粉加工的专用良种;有单株生产力高,适合与蔬菜间作套种的粮用品种;有供鲜食菜用的甜五米、糯玉米等。正是这些优质专用玉米为郊区农民赢得了市场,陆续更换着传统玉米,迎合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撑起玉米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许多大、中型饲料厂和一些养殖场看中高蛋白优质王米“京科8号”含粗蛋白11.5%、赖氨酸0.36%…  相似文献   
245.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就本地区田间秸秆覆盖、免耕少耕机械播种、深松土壤、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等四大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当前开展的现代农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6.
玉米多穗易造成第一果穗偏小,穗粒数少,造成减产甚至空杆绝收。 1 玉米多穗的成因 1.1不同品种的遗传因素。不同品种腋芽发育进程不同,有的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多个腋芽同步分化发育易形成多穗,有的品种则第一腋芽分化发育优势明显,从而抑制了下一节果穗发育进程,不会形成多穗。  相似文献   
247.
248.
一、发病规律 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受害,以穗腐为害最重,在初花期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在河南省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冬或越夏。在气温高于12%,降雨或空气潮湿时,病菌的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后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间郁闭发病重。  相似文献   
249.
玉米抗旱性评价指标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对可用于玉米抗旱性评价的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借引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评价指标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不仅需进行多指标的重复测定,且需综合评定各生育时期的抗旱性。因而提出种子萌发胁迫指数、干旱后幼苗存活率、抗旱系数三位一体的初级鉴定指标,同时结合光合速率、ABA含量、NRase活性等次级鉴定指标的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体系。表1,参28。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