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最高压等级的直流系统,面对高海拔、重污染、重覆冰等复杂地理大气条件,线路外绝缘问题是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复合绝缘子是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外绝缘的最佳选择。目前复合绝缘材料在特高压直流系统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还是空白,不仅没有现成的技术规范,更没有绝缘子产品。因此,研究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技术及产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2.
针对目前供电系统特高压试验多集中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试验的现状,本论文在总结了当前国内人特高压试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特高压试验的工程应用角度展开了分析讨论,分析了特高压电网试验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分析了特高压试验开展的相关技术和试验步骤,对于进一步促进特高压试验与工程应用实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王云龙 《广东科技》2013,(22):98-99
结合楚雄换流站PSD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孤岛运行方式下出现的问题,对合闸角控制装置与交流滤波器控制的配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合闸角控制装置与交流滤波器控制的优化配置建议。为以后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合闸角控制与交流滤波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换流站电容器组安装在工程工作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极大,且电容器设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安装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设备破损,给工程造成极大损失.通过电容器安装施工经验的总结及介绍,可使日后的换流站施工中避免出现设备损坏,从而减少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85.
介绍UHVDC输电线路可听噪声产生的原因及特性,不同的气候条件、分裂导线数、分裂间距、导线截面积、海拔等对可听噪声的影响,可听噪声的计算方法.对投运后的±800 kV复奉UHVDC输电线路现场可听噪声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为今后UHVDC输电线路设计、运维提供现场运行资料.  相似文献   
86.
输电线路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大小是输电线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针对有限元法在计算中面临的网格剖分和计算时间较长问题,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无网格法引入到直流输电线地面标称电场的计算中,阐述了RBF的定义和此法的原理、实施步骤,通过编制程序,进行仿真计算,并讨论了不同输电线参数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运用此法计算的地面标称电场结果和已有文献值较为接近,并与具有解析解的电缆模型电场强度值吻合得很好,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导线对地高度和极间距离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大,次导线半径和分裂根数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为了准确计算特高压直流双极分裂输电线的电晕损耗,针对分裂子导线之间相互影响,子导线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导致起晕电压的不同以及子导线位置不同引起的电晕损耗的差异,从电晕机理出发,根据气体自持放电条件判断起晕电压,提出了一种计算特高压直流双极分裂输电线的电晕损耗的较准确方法.利用本方法计算士800 kV合成电场,验证其有效性.研究表明,子导线表面在其所分布的圆的外侧电晕损耗最严重,内侧较轻甚至不起晕;每一极的损耗主要集中在线路内侧的三个子导线上.最后分析了线路参数对电晕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导线半径和极间距是影响电晕损耗的主要因素,工程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8.
尚振华 《广东科技》2013,(18):106-107
1000kV特高压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时通常会出现故障,因此,为了使其安全运行得到保证,就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的防雷保护和设备绝缘水平展开相关论述。重点分析了1000kV变电站设备绝缘水平和1000kV防雷保护方法,认为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变电站接线的具体情况,对避雷针(线)的数量、安装位置及接线情况作进一步确定,从而使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摧施得鲻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9.
针对准东-华东(皖南)±11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途径甘肃地区风速特性进行分析,为其线路架设提供依据。首先,采用诺曼诺夫斯基准则对±11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途径甘肃地区的18个台站2006~2015年10年间的风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剔除异常数据;然后,采用SPSS软件分别对风速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其变化趋势,接着以温度、沙尘为自变量,风速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Arc GIS软件绘制18个台站的风速的频率分布图。  相似文献   
90.
以在役的1 000 k V ZF6-1100型特高压GIS母线壳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温度与变形的现场测试,获得母线壳体在夏季典型日照作用下温度和壳体位移变化规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壳体的温度与变形受日照影响较大,壳体各位置温度随日照强度升高而升高,壳体顶部温度最高,增速最快,午后随日照强度减弱温度降低快,之后各点温度趋于与气温一致。在气温温差10℃的夏季,壳体最高温度波动达21℃。壳体受温度影响发生热胀冷缩变形,轴向变形量达0.973 mm。由于壳体各部分温度分布和变化不均匀,引起壳体非均匀变形,壳体法兰转角达0.01°。壳体温度和变形以24 h为周期变化,在设计、制造与检测中应特别关注这种周期性环境载荷可能引起的疲劳累积损伤及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