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0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上海信息化》2010,(5):93-93
CHINA HAM2010年第二届上海国际无线电展暨上海国际无线电节日前举行,吸引了国内23个省区和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热情参与。为了更好的诠释“CHINA HAM 2010,让人类沟通更美好!BETTER RADIO,BETTER COMMUNICATION,BETTER LIFE”的展会主题,中外无线电展商纷纷拿出了最新无线电技术和产品。本次展会还开辟了首届上海国际无线电对讲机产业展览会,现场展商带来了更多促进无线电技术在中国应用的新品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2.
路红梅 《科技信息》2013,(26):183-183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口语测试、听课、座谈、访谈等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英语口语主题式课堂教学对学生口语的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主题式教学对学生的口语和综合能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实际口语水平个性化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3.
根据认知参照点理论,从《陌上桑》和《美女篇》主题结构的心智接触、连贯性和动态性三方面来探讨两诗在主题结构上的特点和差异。根据主题结构的构成成分(名词性成分加小句)的不同,可以得出,主题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具有主题连贯和主题动态发展的作用,而主题结构中的小(分)句具有心智接触作用;在小句以及语篇层面,《陌上桑》主题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丰富而赋予变化,在连贯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名词性成分不断激活出的新信息推动着语篇的动态发展,其动态性尤为突出。《陌上桑》主题结构小句中被激活的丰富的认知事体和相关描述,使得认知主体在主题结构的心智接触上需要比《美女篇》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4.
孙爱武  李萌萌 《科技信息》2010,(32):I0141-I0141
本文介绍了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如学会速读全文,详读细节,要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能进行逻辑推理,学会猜词悟义,并养成阅读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相似文献   
126.
康红许 《科技信息》2010,(18):I0385-I0385,I0387
本文从音乐创作与分析的角度,论述了动机的概念、分类和在音乐中的运用,并从实例出发通过大量各时期的音乐作品来分析动机在音乐中的作用,以便我们在创作的道路上正确对待动机和运用动机。  相似文献   
127.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越南革新开放的春风使越南华文文学重新焕发青春。新时期的越南华文文学无论在主题的表达、题材的选择,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相信新时期的越南华文文学会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128.
欧元春 《科技信息》2011,(21):I0208-I0210
1953年,阿瑟·米勒将一桩发生于17世纪的荒谬捉巫案创作成了回应麦卡锡主义的剧本《严峻的考验》。在此剧本中,米勒试图超越罪恶本身的探讨而来观察罪恶带来的结果。在道德的伪装下,人们趁机发泄自己的嫉妒和敌意,向同胞肆意报复。在此背景之下,米勒通过剧本召唤理想的道德良心,以此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米勒将此研究集中在人物塑造上,用一种悲剧性的但高尚表达手法,呼唤和赞美个人的道德良心。本文通过分析人物的塑造,揭示此剧的道德主题和米勒对于个人良心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9.
吴竞 《科技信息》2011,(31):344-345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重要主题。本文将全面解读时间主题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及特点,分析诗人抗衡时间残酷和无情的方法,实现心中的永恒,探究时间主题背后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宇宙观。  相似文献   
130.
吴华彪 《科技信息》2012,(21):219+257-219,257
本人从四个方面即一个主题、两大历史使命、三个部分、四个两点对《决定》的思想内涵进行解读,以期形成对《决定》全文思想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