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73篇
教育与普及   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29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流体性质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而经典数值模拟并没有考虑微观孔喉特征的影响。为此建立了描述微观孔喉特征的地层孔隙网络模型,并对构成网络的基本连线单元进行改进,使网络模型能更细致地描述油水分布特征和水驱油微观机理。利用逾渗理论计算了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将其应用到经典数值模拟计算中,实现了微观渗流机理与宏观数值模拟计算的结合。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得到的基于微观特征的剩余油分布更符合地下实际流体分布,其结果可为调剖堵水、化学驱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绿豆子叶衰老过程中线粒体膜对几种氨基酸的透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线粒体膨胀技术就不同衰老程度的绿豆子叶线粒体膜对氨基酸的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绿豆子叶的衰老,离体线粒体膜在脯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等渗溶液中的膨胀率从2d龄至5d龄子叶逐渐下降,5d龄时,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已受到明显破坏,文中对膨胀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一种可行的智能三维特观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这一困扰广大地震勘探科技人员的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论述,文章从与三维地震勘探的成本和效益方面密切相关的覆盖次数问题,激发点冗余浪费问题,以及特管勘探设计与常规勘探设计的关系问题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计算机交互式实现方法,对于三维地震勘探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 3种试验钢的淬透性与回火稳定性 .结果表明 ,硼在钒铌钛微合金钢中更能充分发挥提高淬透性的作用 ,在所有实验温度下试钢A的淬透性均优于试钢B与试钢C .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硼的淬透因子测定表明 ,在 90 0~ 95 0℃淬火时 ,含硼钒铌钛钢可获得最佳淬透性 .试钢A经 92 0℃淬火 ,在 5 5 0~ 6 6 0℃温度范围回火 ,其硬度不发生明显变化 ,显示出含硼钒铌钛微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认定 ,采用含硼钒铌钛微合金钢取代HQ5 90钢是可能的 .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本大学化学教材或专,只要对酸碱理论有所阐述,几乎无不对质子理论着墨介绍。而明确提出酸碱质子理论定义,并加以较完整阐述的化学家,就是丹麦学勃伦斯特。  相似文献   
19.
20.
罗雯晔 《遵义科技》2003,31(4):43-44
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药效,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药物因素,另一个是机体因素,药物因素主要是指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剂型因素,机体因素主要指用药者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病理及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