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组织使用.但是,就水权派生出许多其他的权利,如何在诸多权利中寻找平衡点一直都是环境法学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蔡劼 《海峡科学》2008,(11):54-57,60
正确、全面认识<物权法>车位、车库归属、利用制度的各项背景因素是正确评析、完善该项制度的前提,该文对<物权法>车位、车库归属、利用制度的研究对象、产生原因、相关法律主体的特点及其利益性质等背景因素进行研究,并以相应的研究结论为依据,对该项制度进行剖析评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从土地出让、商品房销售、住宅小区管理、业主权利保护等方面解析了《物权法》出台后对房地产领域产生的影响,提出《物权法》的出台明晰和理顺了产权关系,改革了土地制度等诸多因素,将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浅谈物权法视角下的拆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42条未对城市房屋拆迁的"公共利益"做出界定,拆迁纠纷仍时有发生.只有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才能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并依据这两种拆迁行为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与司法救济制度,从根源上解决拆迁问题.  相似文献   
55.
物权法(草案)首次将居住权在用益物权篇中作为专章进行规定,这在物权法体系中是一个新的思路,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物权法中不适宜设立居住权,原因在于:从居住权的起源及历史发展看,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居住权难以与物权法体系相融合;居住权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6.
关于中国物权法制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物权法,完善民事立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意义和作用.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是合法财产的一体保护;在物权变动规则中,应确立物权变动和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重构一个与行政管理权脱钩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物权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建立我国的典权制度,完善我国的担保物权体系,增加交易、融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7.
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制度,对其研究对编撰民法典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本文就盗赃物、遗失物的善意取得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明确这两种物的含义,然后具体分析在几种特定情况下可以适用。  相似文献   
58.
以物上利益为核心的物权法体系是物上利益——基本性物权——辅助性物权——综合性物权——包含有物权的综合性权利所组成的网状结构,它以物上利益为核心,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多样的各种综合性权利为最终边界,是一条完整的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联通。基本性物权是物权法体系中直接反映物上利益的物权种类,物上利益在法律中物化的第一步就表现为基本性物权,整个物权法体系就是架构在基本性物权这几根支柱之上的,考察物权与物上利益的联系程度,基本性物权应该包括:使用权、价值权、收益权和现代意义上的占有权。  相似文献   
59.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主哲学观无疑是世界民主进程的一块奠基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他关于社会、国家、法律的解答对于民主立法的依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物权法》制定与颁布的过程也充分发挥了人民大众的力量,闪耀着卢梭哲学思想的民主光辉。在现代民主思潮下,立法势必朝着更为民主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60.
物权法定,是罗马法以来大陆法系各国物权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仅狭义地指出法律对物权种类和内容上对当事人私法自治的限制。在明确该原则的定位和历史起源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物权法定主义的正当性在于物权自身的本质特征和交易安全的需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进而论证物权法定主义的合理性基础。不可否认,该原则的一定刚性不仅是财产法领域私法自治的重大例外,使得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缺陷暴露在迅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从而抑制社会进步。那么如何在坚持该原则的前提下扬弃、突破、创新、以臻完善就成了当前形势下探讨该原则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