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61篇
教育与普及   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4篇
综合类   17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正记得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它吸引了我们班每一个人的心。它叫《葡萄沟》。学完那篇课文之后,我曾经乞求爸爸妈妈,让他们带我去葡萄沟,尝尝那里的葡萄。可他们都频频摇头,说没有时间。时光飞逝,三年时光一晃而过,我把葡萄沟这个美丽的地方几乎忘记时,没想到这次暑假,我踏上了去葡萄沟的旅程。来到了我向往的地方。看见了!葡萄园如同课文中的一样,远看,那是一片绿色的葡萄海洋,  相似文献   
292.
萨尔曼·拉什迪被誉为后殖民主义教父,代表作《午夜之子》为其赢得了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午夜之子》,可以凸显拉什迪如何揭示父权对第三世界女性压迫的瓦解,以及如何揭露全球化语境中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影响力的消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权利和地位关注这一主题。认真探究这一主题,对于深入分析萨尔曼·拉什迪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3.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为文本,分析主人公奶娃的姓氏“戴德”和“飞翔”这两大象征寓意,探讨了小说的主题:美国黑人只有认同自身的民族身份,坚持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94.
李商隐诗歌意象从取象的内容、目的以及意象的组合上看,都呈现出迷离之境与遥深之情的融合。这在他的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以及无题诗中均有突出的表现。本文试图从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探究其诗歌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95.
张华是西晋时期众所推崇的文坛领袖,然而这样一位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的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却生前显赫,身后寂寞。张华博学多识,奖掖后进,对太康诗风的形成功不可没。其诗风清丽靡墁,兴托多奇,尤以《情诗》、《杂诗》为代表,“重情尚文”与文辞华美是其特色,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论张华褒少贬多,这与钟嵘《诗品》对张华评语的影响不可分割。其实长期以来世人都误解了钟嵘也误解了张华,我们结合张华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张华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以期对张华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6.
人性之善恶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人性善恶之辨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的人的社会性本质理论,"现实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思考人性之善恶问题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观的内容主要包括:善恶观念的来源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善恶观念的本质内容问题,善与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关系问题,善恶评价的根据问题。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性、实践性、辩证性、前瞻性。要科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性善恶之辨的内容和特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97.
理欲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论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诸子百家是"理欲"思想的源头之处,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提出了"以理压欲"和李贽提出"以欲胜理"的理欲观,王夫之批判了他们并提出了"以理导欲"的理欲观,戴震则主要继承了王夫之的"理寓欲中"的观点,坚持理欲统一观。文章通过对"理欲之辨"源流嬗变的历史探讨,深刻理解每个阶段理欲观的真正内涵,凸显其发展轨迹,阐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98.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颠覆了作者的主宰地位,带来了读者的解放与自由,但读者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文本之死".文本也在"作者之死"后获得了独立地位,焕发着独立后的生命力,产生了独立后的存在意义文本的多极意义与诗性意义.确认文本的独立性不仅保证了读者的自由,也将带来作者的复活.  相似文献   
299.
<正>《易》日: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白虑。天下何思何虑!这段话的原意是:《周易》说:往来心意不定,朋友们听从你的想法。孔子说:天下人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天下万物虽途径各异但有相同的归宿,虽有一致的取向,但又有千百种谋划。天下有什么可以思索,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引《咸》卦九四爻辞。憧憧,反反复复;憧憧往来,反反复复的往来中。朋,同类,同党,且很多;朋从尔思,  相似文献   
300.
辞旧迎新之际,国内手机市场变数横生:高通垄断案即将尘埃落定,其在专利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产业各方神经;小米手机因爱立信一纸诉状,遭遇海外禁售;360则牵手酷派大神再次试水手机市场??移动互联市场瞬间万变,核心专利与跨界竞争,正成为影响未来市场格局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