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昆曲《水浒记》改编自明代小说《水浒传》。该剧围绕阎婆息描写了两段"爱情故事",一是和宋江,一是和张文远,通过这两段被异化的爱情,展示了当时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爱情选择的无奈。阎婆息被异化成了商品,没有选择权,两性关系的不平等,价值取向偏向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情感被压抑等原因造成了阎婆息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312.
余铮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24-125
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唯美著称于世,而他的电影音乐更具魅力。电影《花与爱丽丝》就是如此,其乐曲在影片中的不同场景对电影人物心理和情绪起到独特的作用,能把观众带入特定的艺术时空,让观众随之喜悦、流泪,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去触摸青春的颜色。  相似文献   
313.
冯梦龙通过描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四朵爱情之花的枯荣,深刻反映了明代的现实生活。在前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真诚"二字。"怒沉"是因为真诚不可得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独占"是由于真诚所感而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在后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一个"难"字。通过"难"反映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封建权势的狡诈凶残,并且通过"难"的最终解决寄托了作者对清官的希望。  相似文献   
314.
英语中的“对照”(antithesis)是一种结构工整、内容凝练并和汉语相似的修辞手段。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在其名篇Love is a Fallacy中从宏观构思到微观写法上都充分运用了“对照”手段,使作品成为永具魅力的流行经典。本文探讨了作品中主题、标题、故事大意、主要人物、中心线索、篇章结构、三个人物命名艺术、对话与非对话段落间的对照以及部分精彩对照句例的赏析。  相似文献   
315.
李宁  薛媛 《科技信息》2008,(35):201-201
本文通过比较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热恋的牧羊人致情人”及其和诗沃尔特·雷利的“答牧羊人”和约翰·邓恩的“诱饵”。发现三首诗共同缺乏女性声音;三首诗在爱情上行成了这样的链:物质的爱-流逝的爱-性爱之爱;在状态上体现了静止与运动;时间上表现为瞬间与永恒。  相似文献   
316.
在我国,鸳鸯常被视为爱情天长地久的象征。《古诗十九首》有“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能忘”。诗人们把鸳鸯描述得忠于爱侣,说一对鸳鸯永不分离,如果有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将终生“守节”,甚至忧郁而死,等等。然而,这种鸟类身上的爱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相似文献   
317.
池莉以“究竟什么是爱情”置换了“五四”以来“如何获取并发展爱情”的主题,从粉碎浪漫爱情神话和强调婚爱中的生活法则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婚爱本质观,并表现出对现代情爱特质的由衷欢呼。  相似文献   
318.
安娜与娜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她们曾经为了个性解放,为了人格独立,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而毅然地付出行动.今比较二人的形象特征,发现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319.
近二十年《长恨歌》主题之争,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讽喻说与爱情说针锋相对,双重主题说则试图将二者协调起来;此外,有的论者运用新的理论,从新的视野,对《长恨歌》加以评说.  相似文献   
320.
《倾城之恋》是被解读次数最多、内涵较为丰富的张爱玲小说之一。本文根据再次阅读的新体验,以文本细读方式,从“城”的多重意象的阐释切入,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隐秘渴盼,归结两人爱情追逐背后的症结所在,探寻张爱玲创作这个爱情故事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