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7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张建才 《甘肃科技》2014,30(22):59-62
汽油机采用缸内直喷技术主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大幅度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二是控制排放,主要是NOx、未燃HC和少量的未燃颗粒物的排放。采用缸内直喷技术把汽油直接喷射到气缸中,可以精确控制空燃比,并在混合气形成的组织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实现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的大大提升。通过采用合适的燃烧模式和排放后处理技术,使排放特性也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772.
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最优数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华  王庆年  王伟华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8):4309-4311,4325
提出了传统汽车燃油消耗的数学计算公式,对比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HEV)的能量消耗计算模型,并对HEV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最小化能量消耗的优化目标。根据该优化目标,基于某一车型,寻找混合动力汽车的两动力源(发动机与电动机)之间的最佳分配,使系统的能量消耗最少。利用这种方式建立了规律控制模型,并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整车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原缺省的控制方式,该控制方式使得HEV更省油,对于某一工况,燃油消耗率降低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773.
为优化汽油机小负荷区域燃油经济性,通过分析进气相位对汽油机小负荷工况燃油经济性影响规律。调整进气正时参数,推迟进气晚关角,优化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实现Atkinson循环发动机耗油率的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tkinson循环的发动机,在膨胀比增加的基础上,配合VVT及进气门开启持续期的调整,可以提升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泵气损失。提高几何压缩比由10.5增加到12.0,配合调整VVT和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利用曲柄连杆运动规律控制有效压缩比到10.7。选择进气门晚关角为下止点后100 CA、进气门开启持续期为270 CA时燃油经济性达到最优,对比原发动机性能效果改善17.96%,同时泵气损失降低13.96%。因此该优化方案为发动机油耗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4.
燃油流量信号是反映发动机状态和计算飞机排放物排放量的重要信号,但飞机飞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信号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内部因素干扰。提出一种结合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的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的联合降噪方法。首先使用CEEMDAN对燃油流量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分量,利用样本熵筛选含噪分量,并用相关系数与方差贡献率进行复核。对于含噪分量使用小波阈值降噪进行处理。最后将未处理的模态分量和完成降噪的模态分量重构得到最终燃油流量信号。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CEEMDAN-SE-WT方法拥有最高信噪比为85.287,降噪后燃油消耗总量与飞机总重变化最为接近,可以认为该方法较大程度保留了燃油流量信号中的有效特征,为后续计算民机排放物排放总量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75.
建立以飞行参数为变量的机翼结构载荷模型是飞行安全监控及飞机疲劳寿命估算的重要技术基础.首先将机翼燃油质量对其结构载荷的影响分离,在此基础上依据飞机结构载荷与飞行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低维数且互不相关的建模参数,并采用高斯-伯努利受限玻尔兹曼机预训练的BP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模型建立.以飞机...  相似文献   
776.
通过两步法配制不同浓度与粒径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纳米燃油,搭建单液滴蒸发可视化装置进行纳米燃油和柴油液滴的蒸发试验,以期为探究纳米粒子对燃油蒸发演化过程影响规律及其在燃油中异相传热传质机理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400℃下,柴油和纳米燃油液滴蒸发较为平稳,直径D变化符合经典D2定律...  相似文献   
777.
Platoon formation of highway vehicles is a critical foundation for autonomous or semiautonomous vehicle control for enhanced safety,improved highway utility,increased fuel economy,and reduced emission towar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Platoon control encounters great challenges from vehicle control,communications,team coordination,and uncertaintie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method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platoons by using integrated network consensus decisions and vehicle control.To achieve suitable coordination of the team vehicles based on terrai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 emerging technology of network consensus control is modified to a weighted and constrained consensus-seeking framework.Algorithm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convergence properties are established.The methodology employs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through on-board sensors and V2 V or V2 I communications,but achieves global coordination of the entire platoon.The ability of the methods in terms of robustness,disturbance rejection,noise attenuation,and cyber-physical interaction is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with simulated case studies.  相似文献   
778.
燃油雾化在航空发动机预混燃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某航空燃油喷嘴的雾化特性,改进和优化其结构参数,采用流体体积(VOF)界面捕捉算法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喷嘴的内部流动及结构参数(扩张角、直线段长度、旋流槽升角、旋流槽个数)对雾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流槽上的局部漩涡影响喷嘴内部燃油流动,通过改变旋流槽入口的结构形式消除局部压力损失;旋流槽个数对索特尔平均直径(SMD)的影响最为显著,扩张角是影响雾化锥角最大的因素,存在一个最优的旋流槽升角使油膜厚度最小,直线段长度对雾化特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扩张角为60°、直线段长度为0.25 mm、旋流槽升角为45°、旋流槽个数为2时,优化效果最佳.优化后的喷嘴油膜厚度减小了43.68%,雾化锥角增加了3.70%,SMD减小了14.79%.  相似文献   
779.
基于智能汽车行驶的空间约束和运动轨迹曲率约束等限制,对换道轨迹的燃油经济性进行了研究. 基于发动机瞬态油耗模型,确定了平路行驶的最经济车速,并建立了能满足各种约束的3阶贝塞尔换道轨迹模型. 通过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验证,文中设计的贝塞尔换道轨迹的油耗分别比已有的sin-tanh和x-sin换道轨迹节油了3.49%和0.77%,其最大横向加速度值也分别比sin-tanh和x-sin换道轨迹降低了31.75%及7.45%. 因此在保证智能汽车安全舒适行驶的基础上,利用贝塞尔换道轨迹的汽车油耗更少,对应的最大横向加速度更小,表明贝塞尔换道轨迹模型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