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37篇
系统科学   121篇
丛书文集   273篇
教育与普及   5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5篇
现状及发展   95篇
综合类   725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利用2MV电子静电加速器,研究了热氧化工艺与SiO2-Si结构的电子辐射效应和辐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高能电子辐照SiO2-Si结构引起的MOS电容平带电压漂移ΔVfb与SiO2膜厚dox^2成正比。由P型硅为衬底或掺氯氧化的SiO2-Si结构对电子辐射较敏感;而由磷处理或干N2热退火的SiO2-Si结构能有效地降低对电子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2种类型的乙烯气相聚合高活性催花剂.用SiO2,MgCl2作复合载体,负载TiCl4制得的SM型催化剂,载体中含w(Ti)为2%~3%,w(Ti3+)为35%~59%,比表面积105~120m2/g,催化活性每小时每克催化剂Ti催化得5.0~5.7kg产物PE(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衰减型.用镁粉、卤代烷、四氯化钛为主要组分制备的MG-2型催化剂,载体中w(Ti)为6%~7%,w(Ti3+)为55%~69%,比表面积70~85m2/g,催化活性1.8~2.0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平稳型.对SM型催化剂扫描电镜及图象分析得到颗粒平均粒径(d),颗粒长短轴比(dl/ds)及颗粒大小粒径比(dmax/dmin)分别为31μm,1.402,4.1,MG-2型催化剂为33μm,1.524,7.0,相应聚合产物颗粒的d,dl/ds,dmax/dmin,SM型催化剂为247μm,1.295,4.6,MG-2型催化剂为263μm,1.540,9.0.显示出SM催化剂更优良的聚合性能.  相似文献   
63.
微重力条件下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地面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载人航天器热设计提供依据,考核热控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确定热湿控制参数。发展了材料-温度-湿度保持技术,以实现微重力条件下导热-对流-辐射换热与传质稳态系统的地面相似模拟。通过调整壁面热流密度分布,可以使尺寸适当缩小后的模型的材料、温度和湿度同时保持不变,同时还能抑制由重力引起的自然对流的作用,从而实现地面模型与微重力场中原型流动、换热和传质相似。并用数值方法对均匀进风条件下的流动、换热和传质的相似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4.
方腔内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与模型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方腔内混合对流向受迫对流过渡的临界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场、温度场,并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取得了均匀通风方式时混合对流处于受迫对流占优状态、自然对流受到抑制时的特征参数,指出描述方腔内混合对流的特征参数Gr/Ren中的n不等于2,并发现当自然对流引起的旋涡消失时,自然对流对换热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同相水深-辐射关系率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水体同相的概念,利用水体地质、地貌、沉积和水文等条件确定水体同相的方法,以及在水体同相前提下建立水深-辐射关系的实用性,并提出了利用稳定水下地形且测深资料的水域进行水深-辐射关系借地率定的新思路,探索了利用卫星遥感测量水下地形的新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以往遥感测深需要低含沙的清澈水体的缺陷。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了用石英粉末进行前剂量热释光效应的测量方法,并就不同粒度的石英样品对其110℃峰的TL响应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67.
硬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非均匀的显微组织结构,在切削力作用下其剪切变形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而是在一个有相当厚度的区域内完成,传统的单一剪切平面模型不适合用于这类非连续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切削分析.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的塑性变形始终受到不可塑性变形颗粒的干扰,故在复合材料成屑过程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起重要作用,并由此决定了切屑的基本形态.分析了材料进入剪切变形区后发生的非定向连续滑移、剪断和基本稳定滑移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68.
溶胶法制备了不同粒度的FeCu纳米颗粒体,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样品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平均粒度,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磁滞回线,涨落场和有效激活体积.“趋近饱和定律”方法求出了样品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利用均匀反磁化模型计算了样品的矫顽力,计算值与测量值基本相符.结果表明,样品的激活体积随颗粒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激活体积与颗粒的平均体积的大小基本属于同一数量级,粒状FeCu纳米颗粒的反磁化基本符合均匀反磁化.  相似文献   
69.
对化学法清洗硅片过程中消除颗粒的机理作了定量的探讨。颗粒的清除是由于化学蚀刻和颗粒与表面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提出了最浅蚀刻深度和最小蚀刻速度的概念。最浅蚀刻深度可通过颗粒与表面间作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小蚀刻速度则可通过蚀刻侧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化学法清洗过程和设计高性能清洗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两种颗粒尺寸相差悬珠的高速钢粉末进行爆炸烧结机制的研究,发现了明显的“颗粒效应”,烧结过程首先在小颗粒变形量最大的尖角处发生熔化,在冲击波作用下使液体流激烈运动,加速了颗粒的熔化,最后使颗粒相互粘结在一起,达到烧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