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73篇
系统科学   74篇
丛书文集   385篇
教育与普及   3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5篇
现状及发展   6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65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根据使用新技术──双回路注(放)水系统在63上10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开采覆岩破坏的探测结果,结合其它采矿方法的实测结果,应用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了放顶煤开采覆岩移动变形破坏特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首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样本集合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突出程度的模糊模式。然后用关联分析确定待预报样本与模式的关联程度,以此预测预报样本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这种预报方法相对于模糊聚类分类后,将模式与待预报样本组成新的样本集合,再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分类结果进行预报法。不仅可靠程度高,而且能定量描述待报样本与模式的亲和程度。  相似文献   
53.
回顾了近年来在发电机护环各制造环节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简要介绍了原材料冶炼、热成形制坯、强化性能三个关键工序攻关中取得的最新进展.针对当前生产中的难题和沿用工艺的缺点,开发的电渣熔铸坯料、包套冲挤(扩挤)热成形制坯新技术,能够解决热锻开裂、变形不均匀的难题,并可缩短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研究的内增压或外增压液压胀形强化新方法,可以提高工艺过程的可控制性,并能扩大液压胀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4.
电真空器件对钎料有清洁性要求 ,影响贵金属钎料清洁性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过程的油污 .提出采用电化学除油的方法来保证钎料的清洁性  相似文献   
55.
采用小型电加热炉作为试验装置,以炭化室炉壁内表面温度作为边界条件,以炭化室中心处温度作为验证条件,在一维不稳定导热差分格式的基础上,用求解反问题的方法,计算得出了铸焦煤料热扩散率与炭化室中心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电刺激鹌鹑中脑对鸣叫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了电絮凝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COD和LAS的主要机理,确定了电絮凝处理的主要工艺条件,使出水COD达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8.
在非水溶剂中用直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金属铜与2′ 羟基 5′ 甲基苯乙酮(HMAP)及三苯基膦(pph3)的三元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及合成过程电流效率测定,该配合物组成为(MAP)Cu(pph3)2,其中Cu和MAP 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同时还和两个中性三苯基瞵配位,形成金属Cu的一价配合物.还探讨了电合成条件,反应机理以及中性配体在低价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电化学沉积Cu-In-Se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钼箔上制备Cu-Se、In-Se和Cu-In-Se薄膜,对电沉积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测试,发现Cu-In-Se是一种诱导共沉积,虽然沉积膜不具备化学计量比,但具有一定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60.
耳蜗的声感受是通过将大气压的微小波动转换成沿听神经传导的AP而实现的,HC在这-机-电换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二十年来,HC换能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许多重要突破,已在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听觉机制的传统认识。本文从HC换能模型、IHC与OHC的功能差异以及耳蜗声分析主动机制等三方面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