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2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提高渗流方程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将渗透率自适应网格技术应用于三维非均匀非稳态渗流方程的网格粗化算法中。对于渗透率或孔隙度变化异常的区域,采用精细网格直接求解其压力分布;而在其他区域,采用不均匀网格粗化的方法计算其压力分布。用自适应权重网格粗化算法计算了三维非均匀非稳态渗流场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三维非均匀非稳态渗流方程的三维不均匀自适应网格粗化算法的解在渗透率或孔隙度异常区域的压力分布规律非常逼近精细网格算法的解,在其他区域的压力分布规律非常逼近粗化算法的解。与采用精细网格算法相比,其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2.
在利用岩心资料划分流动单元的基础上,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建立了流动单元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储层空间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流动单元的渗流特征、储层质量、渗流能力及沉积微相等方面的特征,可将流动单元划分为7种类型。流动单元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流动能力中等的Ⅴ—Ⅶ类流动单元中。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程度不同,使不同流动单元之间的渗流能力相差较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高孔、高渗疏松砂岩储层不同流动单元的变化特征以及流动单元对微裂缝的形成、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为高含水时期油田的控水稳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疏松砂岩的出砂特征,根据连续性孔隙介质渗流、微粒释放和微粒运移理论,建立了室内实验规模的出砂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数学模拟与物理实验模拟的结果吻合较好。用理论出砂模型模拟了胶体力、水动力导致的出砂和砂粒运移过程中滞留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渗流速度高于临界流速才引起冲刷出砂;胶体力和冲刷力是出砂的诱发因素,砂微粒在运移过程中在孔隙表面再沉积和孔喉处被捕集将降低出砂程度;渗透率比值与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或渗流速度的关系曲线均呈"S"形;在运移过程中,砂微粒滞留导致渗透率比值随岩心长度的变化呈线性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4.
阜新盆地王营-刘家煤层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营-刘家煤层气藏是阜新盆地最具开发前景的两个煤层气藏.从成藏条件(包括煤层空间展布、资源丰度、储层特征、封闭条件)和成藏过程(煤层气的形成和地下水动力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1)王营-刘家煤层气藏主要以多煤层、巨厚煤层为特征.煤层气含量在6~10 m3/t左右,资源丰度巨大;(2)这两个煤层气藏形成于古近纪,新近纪至今为调整改造阶段,二者的边界为平安F2断层;(3)早白垩世末期主煤层就已经成熟并开始生烃(R0=0.5%~0.8%).次生热成因、次生生物成因气并存.喜山期的岩浆活动造成煤的接触变质并发生二次生烃,但影响有限;(4)该煤层气藏形成后的调整与改造都利于煤的储气能力增加;(5)岩墙的存在沟通了所有含水层和煤层,从而造成多煤层统一成藏.图5,参12.  相似文献   
65.
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影响微观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表示两相渗流的重要信息,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结合逾渗理论,采用截断威布尔分布作为孔喉分布函数,模拟初次油驱和二次水驱过程,建立了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建立的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水湿情况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喉半径、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等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喉半径和孔喉比越大、配位数和形状因子越小,残余油饱和度越大,两相共流区越窄;配位数对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而形状因子对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在阐明了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介绍了其技术方法及设备情况,最后探讨了煤与瓦斯共采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对我国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煤层气开发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采煤采气一体化的提出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且保证了煤炭开采的安全,本文对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做了简明介绍,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办法。  相似文献   
69.
煤层气层渗流与煤层气试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试井角度出发,对煤层气层的渗流机理和开采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煤岩层虽然具有双重的结构,但其流动却应该表现为均匀介质的特征,并进而归纳出不同开采阶段的七种典型流动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压力资料,笔者给出了一种煤层气试井资料的测评分析方法,指出一些实测试井曲线表现出的双渗、双重介质、不渗透边界或定压边界特征,其实只是由于测试工艺影响造成的异变,为正确解释煤层参数和正确认识煤层气层渗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
由于这一组名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也很广,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的《煤炭科学名词》中得以体现。甲烷(methane)是单一气体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词。凡是能够确定是专指甲烷的场合,就不要用"瓦斯"或"沼气"。沼气(marsh gas)这个词在农村能源和生物化工行业,以至日常用语中使用很广泛。甲烷来源于沼气。沼气和甲烷不是同义词,甲烷是单一气体,沼气是混合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