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报道了一种烯酮亚胺反应活性中间体的重排产物——α,β不饱和羧酸亚胺酯化合物的合成,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9832(2)?,b=8.3409(2)?,c=14.5288(4)?,α=81.1650(10)°,β=74.4740(10)°,γ=63.9960(10)°,V=837.03(4)?~3.实验结果为烯酮亚胺的重排反应这一化学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2.
缩酮基为六元环,具三亲电中心的α-肉桂酰基烯酮-1,3-亚丙二硫基缩酮(2),与乙基、丙基、丁基、苯基及苄基卤化镁等的反应均得到β‘-碳上的共回顾加成产物(3),该反应证实了(2)中环二硫缩酮基对这一加成反应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
以3种β-二羰基化合物为底物,用碳酸钾为拔氢试剂,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分别与二硫化碳发生亲核加成,然后与不同结构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合成α-羰基二硫缩烯酮.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原料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生成产物产率高等特点.用核磁、红外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4.
N-杂环卡宾是一类新型的亲核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作为Lewis碱它能与亲电的醛作用,使其发生极性反转,具有亲核性.目前醛以外的其他亲电试剂很少被用在N-杂环卡宾催化的反应中.本文概述了烯酮作为一类新型的亲电试剂在N-杂环卡宾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用经典轨迹方法,在π-CI势能面水平上计算了烯酮光化二聚的Huckel途径和Mobius途径的非绝热耦合项。根据非绝热跃迁几率的Landau-Zener公式,定义η=lnP(H)/lnP(M)并用以讨论光化学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计算结果表明,光化学反应受两态S1和S0接近交叉处的能量间隙ΔEc的控制,ΔEc越小非绝热跃迁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76.
在氯化汞和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催化下,从(-)-薄荷酮生成的α-羰基烯酮环二硫代缩醛和甲代烯丙基氯化镁经1.2加成所生成的醇,以甲醇、水分别作为溶剂和亲核试剂可发生重排-环合作用,得到8-甲氧基和8-羟基卡拉烯。其机理涉及碳正离子重排及碳正离子-烯键分子内环合反应。本反应为从酮(或醛)出发合成酚类化合物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是主要由镰刀菌属产生的一类极易污染粮食作物的真菌毒素。利用生物酶的专一性破坏ZEN的分子结构是消除ZEN污染的有效手段。筛选得到一株可以高效降解ZEN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基因组测序得到了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以ZEN降解酶ZHD101序列为模板与测得的全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得到了同源序列ZHD795。在体外重组表达ZHD795蛋白,经亲和色谱纯化后对ZEN分子进行降解活性实验,HPLC结果表明,ZHD795蛋白可以降解ZEN分子;同时比较了ZHD795与ZHD101对ZEN的降解活性,在相同条件下ZHD795对ZEN的降解活性是ZHD101的2.5倍,从而获得了一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活性ZEN降解酶。  相似文献   
78.
利用微波技术实现了2-正戊基环戊-2-烯酮的合成.它是以正戊醛和环戊酮为主要原料,在微波催化条件下缩合,再经脱水、异构而得.通过微波催化技术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9.
耿玉辉  高艳 《科技资讯》2012,(13):221-221
文章探讨了玉米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与玉米生霉粒率的关系,并对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测定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