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33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21.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分析了常规支持辊、常规工作辊和自主开发应用的VCR变接触支持辊和ASR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在服役期内的辊形变化特点,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常规支持辊/工作辊、变接触支持辊VCR/常规工作辊和变接触支持辊VCR/非对称自补偿工作辊ASR三种代表性热轧辊形配置对硅钢热轧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 与常规辊形配置相比,VCR/ASR新辊形配置的辊缝凸度调节域提高12.79%,辊缝横向刚度提高25.30%,服役前期和后期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分别下降40.23%和41.40%. VCR/ASR新辊形配置在武钢1 700 mm热连轧机连续稳定工业应用表明,无取向硅钢板形质量提高,轧制单位扩大,有效改善工作辊严重磨损对硅钢边降板形控制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222.
根据某冷轧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选择乳化液1#、2#、3#和4#,通过使用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它们的热挥发性能、退火性能、极压性能、防锈性能和耐腐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原液4#皂化值190mgKOH/g,酸值9.5 mgKOH/g,40℃运动黏度48.048 mm2/s,凝点-5℃,闪点197℃,灰分0.08%,明显优于其它三种。试验结果可为现场选择乳化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3.
宝钢2030冷轧带钢板形识别和统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对每卷带钢板形质量的定量评价,应用模糊分类理论构建了板形实测应力的板形缺陷(浪形)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了整卷带钢全部各帧应力值的识别结果的板形评价方法,开发了轧后带钢板形质量的识别和统计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在线及时提供每卷带钢板形定量的实物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224.
热连轧精轧机组轧制规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用VB语言编制的评估、优选热连轧精轧机组轧制规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该软件有利于把人的经验与理论计算结合起来,对轧制规程作出快速评估,并能直观地显示计算结果,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25.
在实测的基础上得到了适于窄带热轧生产线的辊缝预报模型.经生产性试验表明,本研究给出的辊缝预设值与现场实测非常接近,将其作为控制窄带精度的手段,可取代目前对人工经验"试调"的依赖,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轧件头尾厚度差的计算不但考虑了奥氏体再结晶软化程度对轧机负荷的影响,还考虑了轧辊弹性压扁与轧制压力的耦合对压力及辊缝的综合影响,从而显著提高了带钢头尾厚差的预报效果.这对控制带钢的通条尺寸、提高产品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6.
提出一种引入高斯差分空间的改进多尺度完全局部二值模式对带钢表面进行分类,解决由于带钢表面缺陷纹理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对带钢表面缺陷进行分类难度大的问题.首先,根据人类的视觉注意机制,采用高斯差分空间对带钢表面缺陷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多尺度改进的完全局部二值模式对预处理之后的图片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非线性流行学习的方式对特征进行降维,并导入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区分性;针对常见的冲孔、污渍、刮边、黑氧化条、结疤等带钢表面缺陷,其最终的分类精度能达到95.7%,优于目前传统的方式. 相似文献
227.
本文阐述了本钢冷轧厂重卷机组静电涂油机现状、工作原理,并列举了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验证了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28.
为提高带钢厚度预测精度,构建了融合GA-BP神经网络和敏感性分析的T-GA-BP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循环迭代方式确定较优的BP神经网络隐含层的层数与节点数,再采用遗传算法对BP网络的权阈值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Tchaban算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输入层中各工艺参数对带钢厚度的影响程度,筛选出重要参数作为新的输入样本来训练T-GA-BP神经网络模型,以降低网络复杂度。采用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GA-BP模型的带钢厚度预测精度要高于BP、GA-BP、RBF、Elman神经网络等其他优化模型。同时,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可为轧制工艺调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9.
吴怀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在文献[1]的基础上,运用随机过程理论,进一步讨论了带钢张力ARMA时序模型的三种主要时域特性: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Green函数{Gj},描述随机数字序列统计特性的自协方差函数{Rk}和偏相关函数{φkk},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ARMA时序模型所表征的带钢张力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带钢张力ARMA时序模型的识别与参数估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0.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设定模型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基于传热过程给出了冷却控制的空冷和水冷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为线性回归模型,不同于理论的指数温降模型,回归数据取自于现场,更具有实用性,具有模型结构简单、精度高的特点·对层流冷却的设定计算(预设定和修正设定计算)的程序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层流冷却系统中的组别划分,并给出了冷却控制系统的数据流程·本系统的冷却能力强,具有较宽的冷却速率调整范围,运行情况以及使用控制效果良好,能满足现场生产以及新品种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