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在微波热解污泥的过程中,污泥中的氮主要转化为NH3和HCN存在于气态产物中,它们是重要的NOx前驱物,其转化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热解终温和污泥含水率的影响.从以上两个影响因素出发,研究污泥中氮转化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300℃到1 000℃,NH3的产率从16.76%上升到30.29%,而HCN的产率则从0.81%...  相似文献   
132.
通过低温(77 K)氮气吸附/脱附等温实验,结合分形维数的概念,分析生活污水污泥在不同热解终温和保留时间下经热解获得的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污泥生物质炭BET的比表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00oC时达到最大,为92.3 m~2/g。在低温(不超过500oC)下,污泥生物质炭中的孔以介孔为主,无微孔出现;在高温(超过500oC)下,则以微孔和介孔为主。随热解终温的升高,孔的形状由狭缝型向开放性和平行板式转变,保留时间的延长不改变孔的形状,但改变孔的容积。污泥生物质炭表面分形维数随热解终温升高呈增大趋势;而保留时间的延长,在中高温(600~700oC)下使污泥生物质炭表面分形维数降低,高温(超过700oC)下又使其提高。  相似文献   
133.
以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与粉煤混合制成型煤,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热解.实验数据表明:随着PVA含量的增加,反应活性指数R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且低位发热量增大.通过FTIR光谱、BET、工业分析等方法分析说明,PVA的加入,增加了型煤的微孔结构,提高了燃料层间的传热和传质;型煤中羟基含量增多,促进了热解过程中苯酚的生成,使气态产物CO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34.
消防安全是所有类型建筑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木结构古建筑中。在本文中,室内火灾实验是在一个高火灾荷载的木结构古建筑的全尺寸模型中进行,并通过烟气和火焰蔓延来探索火灾的增长及蔓延方式。使用FDS软件模拟不同火灾情景下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以研究火灾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预测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征。结果表明,火源在大殿的角落和屋顶处易引起火灾蔓延;大殿内火灾荷载越多,火灾蔓延速度越快;木材的热解温度越低,发生轰燃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在6311G**,6—311++G**以及cc-pvtz基组水平上,计算了2-硝基丙烯在热解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几何结构,研究了各反应沿极小能量途径反应分子几何构型的变化,并通过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生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硝基丙烯的热解反应存在2种反应机理,一是甲基上的H原子进攻硝基上的O原子直接生成CH2CCH2和HNO2,反应位垒为199.6kJ/mol;二是O原子进攻亚甲基C原子首先生成四元环状中间体,住垒为200.3kJ/mol,环状中间体进一步发生C—C键和N-0断裂生成CH2CNO和CH2O,此反应是一个一步反应,位垒为144.7M/mol,所得环状中间体的分解反应机理与现有的AM1的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6.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成的生物质热解液化系统装置上,进行了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液体燃料的实验.以几种代表性生物质为原料,研究了热解温度、生物质种类、运行操作条件等对热解液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系统装置上,生物质最高液化率可达51.7%,不同操作条件对最终热解液化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利用一种新型的热解析仪/化学发光联用的仪器系统,采用Tenax-TA (2, 6- 二苯基对苯醚的多孔聚合物)作为空气中低浓度丁酮的吸附剂,实验发现,当从吸附剂解吸的丁酮蒸汽通过氧化钇(Y2O3)粉体表面(温度175 ℃)时,其催化发光强度与丁酮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热解析仪/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测定空气中痕量丁酮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4.025~201.25 mg/m3 (r =0.9978, n =10);检出限为1.3mg/m3,对浓度为8.05 mg/m3的丁酮蒸汽平行测定了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5.36 %;本法耗时短、简便快速,成功实现了对丁酮的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38.
城市污泥的厌氧消化既可以解决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可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理想途径、由于污泥固体的生物可降解性低,影响了污泥的厌氧消化。本文综述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几种预处理技术,包括热解、碱处理、臭氧氧化、超声处理和辐射法,为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9.
煤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气体脱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煤中氮的释放,三个不同煤阶的中国煤样在500-900℃之间以固定床和滴落式的反应器进行热解;考察了煤种、终温、粒径对于NOx前驱物(NH3和HCN)在热解过程中释放的影响;产生的含氮气体(NH3和HCN)被相应的酸和碱吸收后用离子色谱测量。  相似文献   
140.
重庆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与热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重庆主城区域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实验研究,以确定其自然组分、工业组分、元素组分及热值等特性参数,实验研究表明: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特点比较明显;MSW中的有机物是一个很复杂的组份,并且有机化合物都有较明显的挥发分析出温度区;而纸、布或含纤维质较多的废弃物在各自相对较宽的温度区的挥发分析出较均匀,湿度、物料尺寸及停留时间对热解特性有重要影响;要保护垃圾洁净燃烧,除了保证炉温(大于800℃)外,针对不同组分及垃圾工业成分确定不同炉型,以保证足够的炉风停留时间、充分燃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