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型热电联供沸水堆CR-200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扩大 200 MW核供热堆(NHR-200)的应用范围并改善其经济性,初步探讨了在NHR-200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热电联供小型反应堆的可能性。提出了核反应堆实现热电联供的几种可能方案,并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型热电联供沸水堆CR-200的一回路方案设计,用最佳热工水力估算程序RETRAN-02和编制的蒸发器设计程序对CR-200作了初步的一回路稳态热工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NHR-200为基础并作一些改进,有可能发展成为小型热电联供沸水堆CR-200,该堆具有比低温供热堆HR-200更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2.
基于Anderson s-d混合模型和Falicov s-d库仑互作用模型,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稀磁合金的s-d混合效应和s-d库化互作用效应对热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研究用机械合金化及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热电材料CoSb3化合物,试验结果表明,原始粉末机械合金化10h后,在500~600℃采用等离子体活化烧结能获得单相的CoSb3化合物,随烧结温度的升高,烧结样品密度增大,热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供能不足的问题,以兰州某80 kW沼气热电联产工程为例,构建了一套耦合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模型,并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实现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同时保证寒冷季节维持发酵温度35℃,与原系统相比增加供能4 390.92 MJ/d,系统综合效率0.99,与燃煤锅炉供能方式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2.45 t,节省费用14 900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12 t;其他季节增加制冷量2 662.92 MJ/d,节约电费36 500元,系统综合效率0.8,该耦合系统可使发酵系统在不同季节均保持恒温厌氧发酵,保证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5.
46.
热刺激电流技术是研究聚合物驻极体内荷衰减及贮存的有力工具,用分压技术使补偿运算放大电路能够测量10^13A的电流。整套有在-190-160℃,按0.5-4℃/min均匀升温,实际测量了聚丙烯的热刺激电流。  相似文献   
47.
该文分析了海尔DCA-60R半导体卧室冰箱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技术核 心--热电制冷和热管。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IGCC-甲醇联产系统的调控特性,提出了IGCC-甲醇联产系统协调控制的概念。从整体上对IGCC-甲醇联产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在锯齿形边界石墨条带的中央吸附一条铁原子链,使其产生自旋极化;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其热输运性质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体系的电输运还是热输运性质都是自旋极化的,并且可以得到很大的热电势.调节化学势变化则热电势的值会有正有负,而热导却总是正的.  相似文献   
50.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氩气退火法成功制备了β-FeSi2热电材料,并用XRD、SEM对不同球磨时间后的Fe-Si粉体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颗粒不断细化,最后可得到Fe- Si纳米晶合金;球磨20 h后,Fe衍射峰宽化而Si衍射峰逐渐减弱,形成α-Fe(Si)过饱和固溶体;球磨120 h后出现合金ε-FeSi、β-FeSi2相;调整Si/Fe原子比例为2.3,对球磨120h后合金粉末在800℃退火20h,可以得到单相β-FeSi2热电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