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3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针对在大温差传热工况下,使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相变传热管的传热性能时产生较大偏差、不能确切的反映实际的传热情况的不足,以及根据测实数据处理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热流密度、应用遗传算法来处理传热性能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冷凝强化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一种双侧表面强化冷凝管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管内外对流换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352.
宽厚板包晶钢的保护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包晶钢的凝固特性,研发了高碱度、高结晶速率、低结晶温度及低热流密度保护渣,并在宝钢3#连铸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场试验四个浇次的结果表明,使用改进渣的试验流铸坯无纵裂发生,而使用原渣的对比流铸坯裂纹率达到5%.优化保护渣有效防止了铸坯表面纵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3.
保温材料管道保温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牛顿冷却方程和圆筒传热公式推导出了保温材料管道保温的热流损失数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出了热流损失随保温层厚度增减变化的临界半径的理论计算公式.假定保温材料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常数时,临界半径与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成正比,而与保温材料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成反比.当管道裸管半径大于临界半径时,管道热流损失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管道裸管半径小于临界半径,且裸管半径与保温材料厚度之和小于临界半径时,管道热流损失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裸管半径与保温材料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临界半径时,管道热流损失随着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后,对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保温材料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对管道热流损失的影响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354.
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底辟构造带是强超压发育区,也是莺歌海盆地超压源所在地,属典型的垂向超压传递压力系统,热流体活动十分活跃,具独特的天然气垂向运移特征。研究表明:(1)异常温压形成强流体势,异常高压为天然气运移提供强大动力;(2)流体压裂形成良好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输层系统,底辟带热输层流体压裂面;(3)热流体活动模式决定了天然气运移,流体压裂可导致液本释放,使孔隙压力降氏,并造成流体压裂面自动封闭,尔后地层压和再次聚集  相似文献   
355.
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北部地区大地热流数据,对“新疆北部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一给出的地壳生热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其数值不满足大地热流值的约束,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明显偏高。作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下地壳微量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现今某些研究得到的下地壳U、Th、K丰度或生热率可能不太可信。  相似文献   
356.
钟树泉  任晓敏  黄永清  王琦  黄辉 《科学通报》2009,54(21):3270-3277
利用二维动力学模型, 通过变化MOCV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反应器的进气流量、操作压力、衬底温度、基座旋转等几个重要工艺控制参数, 计算了反应器内部均匀的流场和热场分布的形态变化, 描述了输运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流动现象, 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与说明. 在此基础上, 通过微扰反应器的进气量, 计算并图形化了质量输运过程的瞬态行为, 分析了延迟时间、驰豫振荡、自脉动振荡等瞬态现象产生的原因, 为高品质外延生长工艺的设计与实施, 提供了有益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57.
针对钢桥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这一世界性难题,以傅立叶传热定律为理论基础,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运用有限元手段,对钢桥桥面铺装层温度场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钢桥桥面铺装层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钢桥桥面铺装层的最高温度远高于道路,并且钢桥桥面铺装层的高温作用时间长,温度波动大,正负梯度转化快,不同深度处最高温度的温度滞后现象不明显;钢桥桥面铺装层内的温度场变化较路面更为剧烈,温度条件更为苛刻.因此,在钢桥桥面铺装设计中,铺装层的高温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58.
采用镜质组反射率古温标和古热流法恢复了淮北煤田宿临矿区晚古生代以来的热史和构造沉降史,并探讨了与煤层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研究区构造一热演化对煤层气的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1)热成因气生成阶段:两淮煤田地壳明显加厚、煤层埋深迅速增加(达3000m),盆地基底热流持续上升并在晚侏罗纪达到峰值(50—81mW·m^-2),煤层在强烈变形变质作用中经历了较高的古地温(140~180℃),有利于热成因煤层气生成.(2)气藏破坏阶段:晚侏罗世晚期至白垩纪,两淮煤田进入伸展减薄阶段,地层遭受大量剥蚀,热流值迅速减小,二叠系含煤地层被抬升至近地表甚至出露,原来生成的热成因煤层气大量逸散.(3)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古近纪之后,构造活动逐渐减弱,盆地恢复沉降、接受沉积,古热流值减小速度变缓,并趋于稳定,煤层一度处在250℃,有利于次生生物气的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359.
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口井的温度数据得到沁水盆地平均地温梯度为(28.2±1.03)℃/km.测试了39个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计算了20个大地热流值.沁水盆地现今热流变化于44.75~101.81 mW/m~2之间,平均为(62.69±15.20)mW/m~2.运用Thermodel for Windows 2004软件对沁水盆地的古地温史进行了模拟,并得到了沁水盆地晚侏罗—早白垩世最大埋深时的平均古热流,北部为158.41 mW/m~2,中部为119.57 mW/m~2,南部为169.43 mW/m~2.恢复了地层的埋藏史,揭示了地层沉积结束和剥蚀开始的年龄为108~156 Ma,地层的剥蚀厚度北部为2603 m,中部为2291 m,南部为2528.9 m.其古地温场的分布格局为“南北高,中部低”,这在时间和空间上和煤层气的含气量分布相一致,初步显示古地温场对沁水盆地煤层气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0.
在非紧Riemann流形上讨论了一类Kazdan-Warner型方程。首先,利用穷竭法以及标准的抛物理论得到了一类带初始条件和Neumann边界条件的热流方程长时间解的存在唯一性。然后得到了热流方程解的一致估计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得到了所讨论方程光滑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