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常用低合金钢 16 MnR,15 MnVN 以及18 MnMoNb 钢及其焊接接头进行了小能量多次冲击对比试验,以分析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多冲抗力(冲击疲劳寿命)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得出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热影响区组织与焊接接头强度、塑性的规律关系。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相变扩散焊接中热循环对焊接强度的影响。通过对热循环温度、冷却速度、热循环次数对合金元素扩散行为和焊口组织影响的分析,确定了热循环参数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93.
激光强化半钢轧辊的实验研究与温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角度分析了半钢轧辊表面经过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后的性能改善情况,着重讨论了改变工艺参数对激光淬火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分析手段对轧辊在激光辐照之下经历的热循环过程作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辊面激光淬火的原理,对光斑附近区域的温度梯度分布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激光淬火裂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一种简易直观的搅拌摩擦焊接热源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焊接过程温度场动态仿真,得到了焊接过程中不同时刻和位置处的热循环曲线,确立了温度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时的温度场.结果表明:焊接最高温度为496.5℃,低于铝合金的熔点;沿焊缝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值依次从初始温度迅速升高到最高温度500℃左右,然后又缓慢回复到初始温度附近;离焊缝越近,温度升高得越剧烈,最高温度越高;焊接工艺参数对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决航天器热循环试验系统的温度均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研究、小波变换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利用小波变换对试验所测湍流压力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可用于预测系统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温度均匀性;通过小波变换能够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水-热循环次数对花岗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将花岗岩进行不同次数的高温-水冷循环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花岗岩在刚性试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水-热循环次数下,随着温度的增加,花岗岩试样的饱和吸水率分阶段增加,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持续下降,变形模量下降,峰值应变呈现多阶段变化;在相同的温度作用下,随着水-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花岗岩试样的饱和吸水率逐渐增加,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出现先下降、后小幅上升、最后持续下降的变化现象,变形模量出现多阶段变化,峰值应变小幅度上升后下降;花岗岩单轴压缩破坏的应力-应变曲线分为4个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花岗岩延性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幅度逐渐减小,压密阶段与累进性破裂阶段都增长,峰后曲线从光滑跌落过渡到分段跌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相似变化趋势;温度的升高和循环次数的增加都导致了花岗岩内部缺陷和孔隙的增加,即随着饱和吸水率的增加,峰值强度减小,可见花岗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在不同温度、不同循环次数水-热循环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劣化.研究结果对分析花岗岩变形破坏机理以及实际工程中评价高温岩石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采用有限元模拟法研究三维集成电路集成中硅通孔结构在热循环载荷条件下的失效行为,对硅通孔结构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通孔结构在热循环载荷下顶部Cu焊盘角落附近的SiO2层处具有最大的应力与应变,这表明硅通孔结构中最易失效位置在顶部Cu焊盘角落附近Cu和SiO2的界面处.试验结果与模拟分析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决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lanar SOFC)的密封问题,在大气中采用Ag-8CuO+2YSZ新型复合钎料对平板式SOFC单电池进行了封接实验,研究了YSZ((Y2O3)0 08(ZrO2)0 92)陶瓷颗粒的加入对钎缝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多次热循环实验,以及单电池开路电压的测试对钎焊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YSZ与Ag-CuO组织结合紧密,陶瓷颗粒均匀分布在钎料基体中,有利于改善接头性能,降低接头的热膨胀不均匀性,抑制钎缝内孔洞的生成.经过15次热循环实验(200~750 ℃),单电池的开路电压稳定在1 02~1 09 V之间,证明该钎料适用于750 ℃工作的平板式SOFC的密封.  相似文献   
99.
JSB-2絮凝剂处理油田洗井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油田洗井废水处理及回用的过程中,利用了移动式处理装置.由于洗井废水水质变化复杂,同时各处理单元均为物化处理工艺,投加絮凝剂是保证处理效果的关键.通过絮凝剂的对比实验和单因素投药量实验进行了JSB-2絮凝剂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JSB-2絮凝剂作为-种两性水溶性聚电解质,充分发挥了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势,达到了协同互补的效应,在应用过程中,药剂投加量较少,形成的絮体密实,沉降快速,是一种可应用于洗井废水处理的高效混凝剂.JSB-2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随水质变化而变化,也会受到污染物质成分变化以及油与悬浮固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水质与JSB-2絮凝剂投药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JSB-2絮凝剂的投药量方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运行中的户外架空输电线路断股缺陷将引发局部过余温升,温度极大值出现在缺陷处,并向无缺陷区域迅速衰减。基于温度分布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能识别断股缺陷程度,但不同的风速会显著影响观测对象表面温度,为红外热像检测带来困难。为研究低风速下架空线路断股处轴向温度分布,以LGJ-240/30钢芯铝绞线为例,在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人工气候室对其进行热循环试验。通过人工破坏制造断股缺陷,利用自制集风装置调节风速,交流大电流发生装置提供稳定的焦耳热源,得到断股数对线路缺陷背侧最大温升与轴向无缺陷区域温差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提出风速为1~3 m/s时,线路断股数红外识别方法,最后通过在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自然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架空输电线路发生断股后,缺陷温度极大值与非缺陷区域正常温度的轴向温差随风速增大迅速减小;轴向温差θ和风速u拟合关系式中,描述传热项的拟合系数b随载流量、断股数增加而增加;在低风速条件且线路载流量为360、480及600 A,断股数大于3时,通过提出的方法断股数识别准确率大于90.1%,断股缺陷识别率大于94%,解决了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