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1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解广西南亚热带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动态变化特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木层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中龄林亚乔木层的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灌木层的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成熟林亚乔木层的狭基润楠Machilus attenuata、灌木层的三桠苦Evodia lepta,以及过熟林亚乔木层的鹅掌柴、灌木层的纽子果Ardisia palysticta生态位宽度较大,在各自群落中属于优势种群;(2)重要值越大的物种通常生态位宽度越大,但是二者之间的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到过熟林近自然恢复的进行,亚乔木层物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下降,灌木层物种受到可利用资源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物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中亚乔木层较灌木层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2.
为探讨岩石风化碳汇在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作用,阐明硅酸盐岩风化作为地质时间尺度净碳汇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岩石化学风化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岩石风化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有关玄武岩和花岗岩地区碳汇速率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学者对玄武岩流域的研究开展较早,涉及玄武岩台地、火山岛屿及大陆边缘火山带等代表区域,但由于其在陆壳硅酸盐岩面积比例较低,当综合评价全球硅酸盐岩的碳汇能力时,花岗岩地区更具代表性。有关花岗岩地区的研究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学者对亚洲季风区,尤其是热带季风地区关注较少。事实上,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速率为10.05~44.3 t·km~(-2)·y~(-1),平均碳汇能力达5.25×10~5mol·km~(-2)·y~(-1),与国内外已有成果相比,中国热带季风区花岗岩正经历快速风化和较高的CO_2吸收通量,加上区域内特殊的河流碳输送规律,该区域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意义重大。然而,目前中国花岗岩流域碳循环研究主要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展开,无疑,对于中国热带季风区花岗岩流域碳循环的研究应是学者未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3.
西部开发与热带亚热带岩溶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岩溶总面积344.3万km^2,热带亚热带岩溶区以西南岩溶区为代表,面积54万km^2,加上覆盖和埋藏类型区111.6万km^2,占全国岩溶面积的1/3。西南岩溶山区资源丰富但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多样但质量偏低分布不均,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差,自然灾害频繁,石漠化程度愈演愈烈,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森林植被,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岩溶区唯一的出路。参7。  相似文献   
974.
针对当前果蔬保鲜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根据不同果蔬的生物学特性,开创了果蔬保鲜新途径,研发出新的果蔬保鲜剂,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果蔬综合保鲜技术体系,为减少我国南方特色果蔬采后损耗做出了贡献。本文综述了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我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5.
976.
福建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严重,研究分析其强度规律及时空特征等要素对福建沿海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福建省1945-2019年登陆型热带气旋及2004-2019年影响型热带气旋数据资料,对福建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登陆型热带气旋频数年际分布大致呈现“增-减-增-减-增-减”变化,而强度年际分布呈现相反趋势。影响型热带气旋频数整体呈现减小趋势,预计未来几年继续减小。登陆型热带气旋在8月份登陆次数最多,其中以登陆强度为台风的热带气旋次数最多。福州市为登陆次数最多的城市,75年共登陆39次,且登陆强度呈现标准正态分布;宁德市登陆型热带气旋强度整体最大。从防灾角度出发,热带气旋由海域向陆域移动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小,且严重灾情在北部出现的频数较南部高。  相似文献   
977.
以黄海南部海域1979—2018年SWAN模型模拟的海浪后报数据为原始数据集,采用自动化法在原始数据集中提取独立的非热带气旋样本进行极值波高推算研究。选择年N大值法提取极值样本,匹配广义极值分布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外推有效波高的不确定性确定合理的N值范围,并采用阈值法的稳定阈值范围进行了验证。利用这种方法推算得到了黄海南部海域50、100、150、200 a重现期的极值波高,可为黄海南部海域海洋、海岸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为实现超市中水果蔬菜等产品的自动销售,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特征的水果蔬菜自动分类方法。首先将所获得的水果蔬菜图像划分为多个重合的子块;接着提取这些子块的视觉特征,即尺度不变特征和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为了提高特征的表征能力,还将这些提取出的特征融合在一起描述目标;然后对融合后的特征做编码和池化操作以降低特征维数并提高特征区分能力;最后用所得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最终实现水果蔬菜的自动识别与分类。与现有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在超市农产品数据库上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从而为实现水果蔬菜的自动销售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979.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延缓衰老,促进人体健康,然而水果过敏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概述了常见的水果过敏原与交叉过敏反应,水果致敏性消减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常见的7大类水果过敏原主要包括类甜蛋白、Bet v 1同源蛋白、脂质转移蛋白、抑制蛋白、几丁质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交叉过敏反应是引发水果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多种过敏原含有相似的结构序列或决定簇时可引发明显的交叉过敏反应。其中,花粉中的Bet v 1最容易与常见的水果引起交叉过敏反应。高温、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辐照等物理加工技术可通过二硫键的断裂与重排、氢键的增强或削弱、肽链的断裂或交联等作用直接破坏水果过敏蛋白质的结构;碱液或酶处理等化学消减技术可通过破坏过敏原的蛋白结构,降解过敏原致敏性表位。目前水果致敏性消减技术的研究较少,其效果也不够理想。未来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新型食品加工方法等多技术联合,精准靶向控制水果致敏性;生物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培育脱敏水果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水果致敏性难题,为低敏或脱敏水果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0.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的二塑性,菌丝体(M)和单细胞酵母(Y)形态差异很大,M是长管状多,细胞 相连,Y则是球形的单个细胞,内部结构上也体现了与其形态的相适应性,M菌丝顶端大的液泡为菌丝的延伸提供压力,但当顶端生长芽管时,大液泡会分裂成小液泡,部分小液泡进入芽管;菌丝顶端和侧面的泡囊,与其顶端生长和侧枝发生有关,单细胞酵母中,靠近母细胞和子细胞相连的部位,有些囊泡和颗粒物质,可能与细胞的新壁形成和分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