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1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慢回弹聚氨酯发泡体吸声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泡孔大小、不同厚度慢回弹聚氨酯材料在不同频段下的吸声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1 300 μm是材料泡孔大小对吸声性能影响的转折点.对于低频声波,泡孔直径为1 300 μm时,吸声性能最好;对中高频声波,吸声效果最差.材料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6 cm为最优值,此时材料的吸声效果最好;材料对不同频段声波的吸收效果也各不相同,频率为1 000 Hz声波的吸收效果最差,此频率是材料吸声性能的低谷.以上研究结果为工程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了改善水凝胶的强度,通过端丙烯酸酯基阴离子型聚氨酯(PU)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MAEBDAC)的共聚交联,合成了系列两性水凝胶(简称L1—L5)。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阴阳离子摩尔比为0.3/1(样品L1)、1/1(样品L3)和1.3/1(样品L5)的干凝胶,结果表明,两组分间相容性良好。处于等电点的样品L3中没有微孔结构,且其可冻结水含量仅为总溶胀水量的11.7%,而在样品L1和L5中均具有微孔结构且可冻结水含量增至50%。研究pH响应性表明,水凝胶的响应行为取决于凝胶中过量电荷的性质,外加电介质对样品L3的吸水能力影响较小。凝胶强度随聚氨酯链段的引入而提高。  相似文献   
33.
实验研究了用不同牌号的聚氨酯胶黏剂将PU弹性体与金属黏结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即18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和90°剥离强度实验方法,测定其剥离强度,比较得出了不同胶黏剂的黏合强度。  相似文献   
34.
采用二苯胺磺酸钠(DPS)制备石墨烯水分散液,然后与水性聚氨酯乳液物理共混,干燥后制备出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涂层.结果表明:DPS能够对石墨烯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并且随着石墨烯用量的增加,复合涂层的抗静电性、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耐水性和耐酸碱性得到有效提高.复合胶膜与纯水性聚氨酯胶膜相比,其表面电阻率从8.64×1012Ω降低至5.54×108Ω,拉伸强度从13.71 MPa增加至17.32 MPa,吸水率由10.33%降低至3.87%,吸酸碱溶液率分别由8.68%和9.36%降低至2.93%和3.84%,硬度提高6.29%,碳化温度提高65℃.  相似文献   
35.
陈雪峰 《科技资讯》2014,(33):47-47
该文用预聚体、单体、光引发剂和助剂等按不同比例混合,对不同配方产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官能度越高的树脂,碳碳双键越多,结构越稳定,所带来的硬度和耐摩擦越好,但是有个缺点就是柔韧性比较差。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和测试分析,得到抗摩耐划力强、透过率高、耐化学品性好的优化配方为,聚氨酯丙烯酸酯Ⅸ:DPHA:光引发剂:流平剂:其他助剂=70份:23份:6份:0.5份(1173:184=4:6):0.5份。  相似文献   
36.
<正>最近,有个"路由器的塑料外壳会释放甲醛"说法在微博上流传,原文写到:"在一位客户家的无线路由器周围50厘米范围内,测到空气中醛含量超标10倍。因为他家的路由器24小时开,而塑料外壳在这种长时间‘加热’的情况下,有可能释放甲醛。"想求得真相,我们先从塑料壳说起吧!  相似文献   
37.
将刚性结构木质素作为单体与柔性的二异氰酸酯逐步加成聚合合成木质素基聚氨酯,通过调节反应物比例及反应物溶液质量浓度等调控材料成型,控制备薄膜或凝胶状材料.将所制备木质素基聚氨酯应用作污染物的吸附材料,可有效吸附罗丹明B染料等污染物,通过调控形貌可改进吸附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同时通过脱甲基反应增加了木质素分子内的酚羟基数量,显著提高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提高13%.  相似文献   
38.
该文针对聚氨酯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提出无害化的治理方案,即借助水煤浆技术对有机废水进行合理应用,从而达到了污水零排放、无害化处理的目的。通过热值核算、现场实测,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能维持水煤浆锅炉原有的使用状况,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锅炉尾气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39.
以聚硫橡胶(PS)、聚四氢呋喃(PTM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PMDI)为原料,制备聚硫聚氨酯(PS/PU)复合材料。研究了G4、G112、G21C不同型号聚硫橡胶及其质量分数对聚硫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构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红外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DSC),通过TGA确立了热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G4和G21C型聚硫橡胶改性的聚氨酯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其降解活化能可达171.36kJ/mol。  相似文献   
40.
家具用木粉改性聚氨酯仿木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家具用木粉改性聚氨酯仿木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表面硬度和阻燃等性能的测试,分析了木粉添加量、木粉粒度、材料密度等对聚氨酯仿木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粉添加量的增加或木粉粒径的减小,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压缩强度有所提高,而弯曲强度和表面硬度却有所下降;随着聚氨酯泡沫材料密度的增大,其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表面硬度都近乎线性增加;随着复合阻燃剂用量的增加,泡沫材料的氧指数也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