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9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过饱和Al-Zn-Mg-Cu-Mn合金热分解的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雾化及高能低温球磨的方法制备了过饱和的Al-Zn-Mg-Cu-Mn合金粉,并利用XRD方法,研究了所得过饱和铝合金粉的热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350℃以下热分解时,过饱和固溶体析出的平衡相为η(MgZn2),XRD未检测出含锰相的存在.含锰铝合金粉在高于350℃分解时,除η(MgZn2)相外,析出相中还有Al6Mn,但未发现其他任何类型的亚稳含锰相,说明Al6Mn直接从过饱和的α-Al中析出,而非是先析出含锰的亚稳过渡相,由中间相转变为平衡相.  相似文献   
6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l1G**基组水平上,计算并考察了2-嘧啶酮分子酮式和烯醇式结构进行结构互变的质子迁移过程中的2种可能途径(:a)分子内质子迁移(;b)水助质子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途经b所需要的活化能较小,氢键在降低反应活化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实验室条件下, 进行了碳饱和铁水还原CaO-SiO2-Al2O3-MgO-V2O5渣中V2O5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在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还原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还原反应机理,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表观速度常数. 研究表明:高温、合适碱度、大铁渣比以及高初始V2O5含量,使得还原反应进行得较快,效果较好. 反应达到平衡之前,还原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 计算得到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3.21kJ·mol-1,表明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为铁液中V的扩散传质.  相似文献   
64.
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法研究了粒度及升温速度对Sm2Fe17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结合XRD物相分析结果说明Sm2Fe17合金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用Kinssinger法计算了Sm2Fe17合金被氧化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并推断了其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Sm2Fe17合金粉的粒度越细,其热稳定性越差;升温速度越快,Sm2Fe17合金的氧化温度增高,放出的热量减小. Kinssinger法计算Sm2Fe17合金在低温氧化时的表观活化能为162kJ·mol-1,在高温氧化时为189.8kJ·mol-1.  相似文献   
65.
含碳氧化锌球团还原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温法研究了纯氧化锌配加石墨碳粉制成含碳氧化锌球团在1000-1150℃下还原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含碳纯氧化锌还原速度有显著影响,温度愈高,还原反应速度愈大;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在1000-1150℃下碳的气化反应、界面化学反应和气相扩散为限制环节的活化能分别为37.615kJ/mol、43.192kJ/mol和46.548-53.280kJ/mol;与其它氧化锌的还原方式相比,含碳纯氧化锌球团还原反应的活化能要小得多,其还原速度主要由气相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66.
用光度法测定了四苯骈卟啉与Cu2 + ,Co2 + 配位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及热力学参数 .实验表明 :H2 TBP与Cu2 + ,Co2 + 配位反应速度均快 ,△H <0 ,研究了反应前后体系的吸收光谱变化 ,以及CuTBP的ESR谱 .  相似文献   
67.
对-叔丁基杯[4]的热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重TG和DSC对杯芳烃对-叔丁基杯[4]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多升温速率法和单升温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出了对-叔丁基杯[4]热分解的可能过程,并推断出了其可能的裂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及热分析动力学参数;得出了结论脱包结甲苯的过程为23号机理函数,为三级反应过程,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2)(1-α)3;;表观活化能E为166.97 kJ*mol-1,指前因子A为1.67×1016 s-1;自身热分解脱去叔丁基的过程为1号机理函数,反应过程为一维扩散,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2)α;活化能E为248.89 kJ*mol-1,指前因子A为42.89 s-1.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了腺苷的热解过程及非等温动力学,方法:采用了TG-DTG热重仪与红外技术测定腺苷的热解曲线,用Ozawa多升温速率法以及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lfern积分法确定热分解函数,结果:由TG及IR解析了热解过程并得到动力学参数活活化能E,指前因子A,结论:腺苷的热解产物为腺嘌吟,第1步热分解动力学表达式为:dα/dt=Ae^-E/RT2(1-α)[-1N(1-α)]^1/3.  相似文献   
69.
使用DSC、IR研究了聚苯醚/双柠康酰亚胺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得到了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为184.4kJ/mol,反应级数n接近1。固化后体系的理化性质变化明显(特别是不溶于氯仿),IR图谱的不显著,DSC行为与单独的聚苯醚相近。  相似文献   
70.
硫代双乙醇的超临界水热分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温管式平推流反应器中研究了超临界水中硫代双乙醇 (TDG)的水热分解反应 ,反应温度为 42 5~ 5 2 5℃ ,压力为 2 2~ 30 MPa,反应停留时间为 0 .6~ 6 3.2 s。结果表明 ,TDG可在超临界水中快速、彻底分解。TDG分解产物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氢气、乙醇、乙醛、硫化氢和单质硫。 TDG转化率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和压力升高 ,TDG分解速率加快。分析表明 ,TDG的水热分解过程是通过水解和热解两条反应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