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2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4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最优匹配小波的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波变换已在信号分析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如何根据信号的特点选择最佳小波,是小波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获得信号的最优小波变换,文中提出了一种最优匹配小波的构造方法. 根据信号在尺度空间最大投影原则, 利用满足正则条件的结构化完全重构滤波器组和优化算法, 构造了具有一定消失距的小波. 和已有的方法相比, 所提出方法可以获得直接应用于信号分解的小波滤波器组, 而且设计复杂度低. 文中描述了与超声脉冲信号匹配的匹配小波构造过程, 并给出了所构造的匹配小波结果.  相似文献   
82.
构造应力型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及其工程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析了构造应力型开采地表沉陷宏观破坏特征,揭示了构造应力型开采卸载地表沉陷的力学本质,建立了构造应力型开挖地表沉陷的力学模型,指出现有的自重应力型地表沉陷规律的理论方法不适用于构造应力型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引入概化地应力概念,导出了构造应力作用下地表变形的预计公式体系.从工程应用出发,提出了综合考虑自重应力与概化地应力2种效果迭加来研究构造应力型地表沉陷规律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步骤与程式.  相似文献   
83.
塔里木西北缘NW走向的印干断层为逆冲断层,断层擦痕等指向证据表明其逆冲方向为NE,与柯坪冲断系自南天山向塔里木的SE向推覆明显不同.地层学和断层切割关系等证据显示印干断层形成早于更新世的柯坪冲断系,而主要活动时期为上新世.研究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晚新生代发育两期方向不同的逆冲推覆构造,印干断层是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前陆冲断带的前缘冲断层,而柯坪冲断系是更新世以来南天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84.
砂体顶面微构造对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大庆老区水平井的轨迹设计和钻井实践得出 :影响砂体顶面微构造预测精度的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沉积单元界限、补心海拔的测量精度和直井井斜等 .对大庆老区 2口代表性水平井的微构造研究的对比分析揭示出 :因地质、井网条件不同造成的微构造预测精度影响水平井的设计、钻井、施工等 ;砂体顶面微构造的预测精度决定了大庆老区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可行性和钻水平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5.
从断裂的形成机制入手讨论了活断层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利用断层资料计算了甘肃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向,新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应力场趋于一致,认为晚第三级以来,甘肃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应该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构造演化对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是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和后期演化对煤层气保持和破坏的综合叠加结果.从构造演化的角落来看,煤层气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是煤层停止生气之后上覆“有效厚度”在地史上埋藏最小的时刻.中国除变质程度较低的含煤盆地外,绝大多数盆地都经历了回返抬升演化阶段,聚煤盆地回返抬升的时间早晚和长短及抬升的强度直接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后的构造演化对煤层气的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的地区,煤层气将不断散失;后期发生沉降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但易造成煤层气饱和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7.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战利  肖晖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科学通报》2005,50(Z1):87-87
根据沁水盆地锆石裂变径迹、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及其它古地温温标等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沁水盆地在古生代-中生代中期,沁水盆地地温梯度较低.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在盆地中部可达5.56℃/100 m,在盆地南北两端地温梯度可达8.00℃/100 m以上,表明沁水盆地存在异常地温场,发生过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发生在110~140 Ma之间,主峰值在120~140Ma之间.构造热事件发生受岩石圈深部热活动性增强及岩浆侵入的控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记录了26.2~11.5 Ma前的一次快速抬升冷却事件,盆地抬升冷却具有南、北部抬升冷却早,中部抬升冷却晚的特点.石炭-二叠纪地层在50 Ma以前处于完全退火带,古地温大于125℃,50 Ma以来尤其是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才大规模快速抬升冷却,石炭-二叠纪地层抬升退出了退火带(70~125℃),处于低温环境.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生烃高峰期,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渐新世—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相似文献   
88.
排课程序优先级的确定与最简单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排课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简单化处理的模型,通过优先级的确定和数据表字段顺序的改变,使得使用这个模型构造的系统的算法简单化.这个简单系统采用了两个数据表和46条核心程序,快速完成了上千门课程的安排,对编程人员设计实际应用的排课系统具有算法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由多期次不同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形成的复合造山带,其中,南秦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冷水沟辉长岩及碾盘沟辉长闪长岩具有一致的U-Pb谐和年龄(~621 Ma),该年龄代表岩浆冷却结晶年龄。冷水沟辉长岩具有亏损地幔模式年龄(1.1~1.35 Ga),表明其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其较为亏损的Hf-O同位素特征(ε_(Hf)(t)=-3.3~+5.3;δ~(18)Ο=3.48~5.09),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碾盘沟辉长闪长岩具有更为亏损的Hf-O同位素特征(ε_(Hf)(t)=5.8~11.1;δ~(18)Ο=-3.72~-2.58),其负的δ~(18)Ο值是岩浆与低δ~(18)Ο流体发生高温水岩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基性岩石形成于弧后伸展环境。对比新元古代早期(>735 Ma)南秦岭及扬子北缘广泛发育的岛弧岩浆作用,南秦岭与扬子北缘在新元古代晚期发生了由岛弧环境向弧后伸展环境的转变。其中本文辉长质岩石为南秦岭新元古代最晚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了南秦岭与扬子北缘新元古代俯冲-碰撞作用的结束,标志着南秦岭基底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0.
为进一步挖掘构造及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基于ARCGIS9.3软件设计了提取构造交点及构造走向的技术,将构造的“线数据”转换成“点数据”,以服务于点类型分析.此外,构造交点与铀矿床(点)之间,全部构造、14个典型矿床的控矿、容矿构造走向-数量分布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