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120篇
教育与普及   2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4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231.
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将构造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对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由构造组合特征、构造应力场、构造煤和煤层瓦斯四因素组成,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各种因素控制突出的机理,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为地质构造突出危险性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工程实践证明,利用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可以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准确地预测.  相似文献   
232.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ML≥2.0级并给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类精度的浅源地震为基础,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征,并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方法,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平均深度为(16±7)km,东部地区为(13±6)km,西部为(18±8)km,东部比西部平均偏浅5km.我国大陆地震深度最大的地区是新疆西南部地区,即塔里木地块的西端和西南缘.震源深度与构造分区的关系密切,青藏活动地块震源深度平均为(33±12)km.新疆活动地块为(21±10)km,华北为(14±7)km;东北为(11±5)km;华南为(10±4)km.完整地块边界上的地震较深,其中最明显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西南缘、北缘;准噶尔盆地的南边缘,阿拉善地块的南边缘;鄂尔多斯地块的东、西两侧以及四川盆地的西边缘.在新生性的破裂带上地震偏浅,如滇西南地震带及张渤地震带.另外,还根据我国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讨论了壳幔(主要是地壳)力学行为、变形属性和破坏方式.  相似文献   
233.
针对两个系统之间的狭义转换桥在欧氏空间的实现问题,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讨论了空间中左和右、上和下、内和外的转换问题,同时构造了转换桥理论中转换桥的两类三种几何模型.并讨论了单向桥的串与并几何模型和循环桥的串与并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234.
将Bodduluri和Ravani对三次均匀样条上可展面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推广,提出了任意次均匀样条上可展面的设计方法,讨论了所设计可展面的特点和几何构造,并以不同的以中心点表示控制平面的方式对曲面的设计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表明设计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5.
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古生代各构造-地层岩片变火山岩、变沉积岩显示了具有高放射性和低放射性成因的两类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块体效应明显,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特征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定远组构造岩片可能是南秦岭构造单元或扬子陆块北缘的成分;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石炭系岩片则属于北秦岭构造单元,它们是北秦岭构造带的东延部分.结合地质体之间的分布关系判断,在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在古生代的俯冲消减带应当位于南湾组-佛子岭群岩片的的北界或它们所覆盖地段之下的某个位置.  相似文献   
236.
多车辆有时间窗约束的装卸货问题插入启发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车辆有时间窗口约束的装卸货问题(m-PDPTw)的路径构造的常用算法--插入启发式算法.分析了插入算法中会影响解质量的因素,提出几个判据指导插入过程.在Solomon的VRPTW插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PDPTW插入算法.算例表明,改进的插入算法克服了简单插入算法的缺点,大大提高了解的质量.  相似文献   
237.
求方程近似解的Newton迭代法构造的序列是单侧逼近精确解的,这给误差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了构造Newton迭代双侧逼近序列一般方法,精确解介于两个序列之间,这样可通过两个近似解来估计逼近精确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238.
根据空腹夹层板的构造特点,提出了基于板-块体元模型的空腹夹板有限元分析方法。推导了相关有限元列式,通过一实际工程的分析比较,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9.
通过地质勘探和井下地质调查,总结了顶峰山井田的构造特征,初步探讨了井田的构造成因和构造对煤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0.
残余盆地构造发育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残余盆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解剖残余盆地成因机制及其分布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残余盆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提出研究残狡盆地应以构造分析为主线进行,认为去变形和去构造层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 两个关键环节,而构造成像技术,构造测年技术和构造模拟分析技术是残余盆地构造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十万大山盆地是在古西太平洋板块,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三者碰撞拼合作用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海相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