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孙守慧  高其康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1):1331-1335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定位和ELISA检测技术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在野桑蚕和家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在Golgi体上修饰后,经过分泌颗粒的浓缩与传递,被贮液囊周围的微绒毛吸收,通过分泌细胞腺腔分枝到分泌部腺腔中,再由分泌部腺腔逐渐汇聚到管状的贮存部腺腔中,在雌蛾产卵时,分泌到中输卵管,涂布于卵的表面,随之产出体外.  相似文献   
172.
人工蜂群算法中的侦察蜂阶段的搜索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但也和其他启发式优化算法一样,存在着局部搜索能力差,在接近最优解时搜索效率下降,以及求解复杂问题时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而使算法停滞等缺陷。为了改善此缺陷,采用NM算法来取代人工蜂群算法侦察蜂阶段的随机产生个体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NM算法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NMABC)。希望基于NM算法优异的局部搜寻能力,改善人工蜂群算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差之缺陷并提高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73.
日光蜂在田间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5.3%,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10月下旬,寄生率可高达41.5%.试验表明,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消长,效果明显.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头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因此,日光蜂的保护与利用,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4.
本文指出陈学新和Van Achterberg(1997)提出的赵氏长柄茧蜂 Streblocera Chaoi为异物同名,并提出修复长柄茧蜂Streblocera hsiufui nom.nov.新名.  相似文献   
175.
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雌虫和雄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II型模型 ,其模型分别为 Na=0 .835 0 N/(1 0 .0 10 4 N)和 Na=0 .92 2 6 N/(1 0 .16 0 1N) ,瓢虫捕食烟蚜的数量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烟蚜密度地增加而降低。雌虫和雄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 2 .0 9、38.6 7头和 7.75、7.31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地增加而降低 ,雌、雄虫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372 9P-1.612 3和 E=0 .36 80 P-1.5786。雌、雄以及雌雄混合种群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为 E=0 .84 6 6 P-2 .1892 、E=0 .7377P-2 .2 785和 E= 0 .6 118P-2 .173 4。  相似文献   
176.
长木蜂蜂粮粗提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溶剂提取长木蜂蜂粮粗提液,并用杯碟法测定所得粗提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浸提方法提取粗提液得率有明显差别,沸水提取的得率最高,为80.14%;乙醚提取得率最低,为22.96%。不同溶剂的粗提液抑菌活性以70%(质量分数)乙醇粗提液的抑菌活性最强,水提液的次之,沸水提取液的最低。70%乙醇粗提液对细菌的抑菌活性明显大于对真菌的抑菌活性,对不同指示菌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抑菌活性随粗提液浓度梯度增加而增强。粗提液对各种细菌的抑菌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枯草杆菌、鳗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耶尔森菌。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3.61±0.89)mm。  相似文献   
177.
一提到蜂,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它们尾部那可怕的蜇刺。其实,除了平时我们常见的蜜蜂和马蜂外,蜂类世界中还有许多的种类,无论在野外,还是在城市的绿化地带,我们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8.
反颚茧蜂族(Alysiini)是一类重要的寄生性昆虫,世界广布。截至2022年11月,中国反颚茧蜂族有31属248种,分别占世界已知属和种的39.24%、14.87%。中国反颚茧蜂族特有种92种,占中国反颚茧蜂族种数的37.10%。中国地跨古北界和东洋界,本文研究了中国反颚茧蜂族的地理分布,发现反颚茧蜂族分布以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属级分布型最丰富,有15属51种;其次为东洋界特有分布型,有11属114种;而古北界特有分布型仅5属,但种类丰富,有83种。据统计,中国反颚茧蜂族已知昆虫寄主有5目49科137属,对其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9.
《世界科学》2011,(5):F0003-F0003
扫描电子显微镜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仪器,可以帮助人类以不同的视角清晰地观察事物。不久前,美国《连线》杂志公布了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的一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如下的这些照片以难以置信的特写镜头展现了蜜蜂、蝎子、鲨鱼、蜘蛛等动物的美丽、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180.
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勤劳的小蜜蜂历来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者的代名词,可是它为啥一心一意只爱一朵花呢?仲春时节,大地终于从冬日的萧索中完全醒了过来,到处都是缤纷的花朵,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气息。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的蜜蜂在忙碌着吸花蜜,采花粉。面对繁花似锦的大地,唾手可得的花粉花蜜,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